《诛仙》:互联网土壤上孕育的后武侠时代标尺(2)
这种不屈服命运而努力抗争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后续诸多作品的创作。从这一角度来看,萧鼎的《诛仙》正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被隐藏的逃离主义:幻想建构成年人童话
作为网络时代奇幻小说的代表,《诛仙》在构想方面极大地超脱了现实, 以其奇幻、荒诞、诡谲, 创造了一个色彩迷离、神秘莫测的幻想世界。西方奇幻文学的代表人物托尔金曾经提出一个“第二世界”的概念,他将人使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称为第二世界。而《诛仙》正是一种典型的第二世界。《诛仙》主人公张小凡的人生经历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幻想的渴望, 以及平凡人对成功的渴望。张小凡出身农家, 长相普通, 资质平庸,——正如《诛仙》的大多数读者一般。但出人意料的是, 这个平凡的人却仅凭着一根普通的“烧火棍”以不服输的坚韧与倔强、真诚质朴与善良宽容, 最终成为融会魔、道、佛三家的非凡人物。并拥有了“阅尽千帆”之后反而更加空虚与孤独, 感情极度贫瘠, 渴望理解的现代人难以企及的缠绵沉醉、凄美动人、至真至性、生死不渝的爱情“童话”。
玄幻小说吸引的读者群中, 多为十多岁到三十岁的各阶层青少年 (多为男性) 。他们愿意用文字或阅读的方式来臆想自己隐秘的对于功业的追求欲望, 籍此来渲泄事实上因为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完成而倍受压抑的心理。而《诛仙》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种隐秘的欲望,再加以萧鼎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聚集了数量可观的拥趸。这也解释了在今年下半年电影《诛仙I》上映之后,受到原著粉丝诸多非议的现象。在电影中,这种潜藏的欲望被消解了,粉丝们希望的那个带有躁动青春色彩的奋斗故事变成了爱情喜剧,自然不太满意。
四、继承者的颠覆创新:后武侠时代特征尽显
萧鼎本人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蜀山剑侠传》中瑰丽雄奇的想象对其创作《诛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在武侠小说的浸润中成长的一代人,萧鼎等网络小说作者或多或少在作品中都显露出对“侠”这一意象的继承与解构。从新武侠的“侠”到 玄幻的“侠”,侠的释义又有新意,修道成仙,跳出凡尘,不仅是武力形式的变化,更将“侠”的精神提高到人与自然的生命境界来表现。如《诛仙》中的自然万物皆有灵性,黄鸟、夔牛、三眼灵猴、树妖等都有道行修为,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要改变命运,超越生命的限制,追求永生的境界。与以往的武侠小说一样,《诛仙》中也有正邪对立,也有派别之争,然而,小说中所体现的“侠义”已经不再是绝对的单一的正面含义, 它是一种世俗的、与人的原始欲求结合在一起的“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