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乌合之众》随想

2023-04-27 来源:百合文库
为了参加日更挑战的用来恰烂钱的随便瞎写之①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罗伯特•墨顿提到一点,“《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
《乌合之众》严格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其中的结论只是出自作者本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主观分析,缺乏客观的实验数据加以证明。但《乌合之众》这本书在大众心理学领域的影响毋庸置疑。
依照书中观点可以大致建立一个简略模型:
在相对稳定且平均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下的群体,随着其包含人数的上升,群体内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平均智力水平下降,平均道德水平下降,平均欲望上升。
而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也并没有对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道德水平起到如预想中那么明显的正反馈作用。
将这个模型回代入勒庞作为观察素材的法国大革命事件中,可以基本吻合,但是这其中有很多看起来违反常识的地方。
以下属于个人在读书时的随想:
人数上升对平均智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是怎样达成的?
是由于群体内自然分工导致的懒惰心理,还是由于群体内个体行为相互碰撞导致只能表现出大方向上的低智力?
人数上升为什么会对平均道德水平有负面影响?
这种道德水平的下降是单纯表现于群体对外的行为还是是个体行为的总和?
人数上升带来更强的欲望对其它方面的影响是怎样的?
其对于前两项的负反馈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
受教育水平对群体智力提升作用不明显是因为知识水平本身对于群体组织性没有显著影响还是由于个体间同向影响效果间产生了抵消?
是否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模型:
群体存在必然要有目标,将群体的目标作为一个结果量对之前的各项变量进行比对。
将群体内个体数,平均受教育数作为初始变量。
将群体表现出的平均智力水平,平均道德水平,平均欲望水平作为中间量。
将领导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作为不参与单次推导的无关变量。
这样的简略模型能否在代入一般性社会经验进行推导后自证其逻辑合理性?所得关系又是否与书中所持观点一致?
以下为以个人经验及见识为基础的纯逻辑推导:
目标方面
群体由个体组成
群体目标由个体目标组成
个体目标基于个体欲望
人类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
由此可推知,群体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是群体内大部分个体的个体目标取交集的结果
(其中涉及的领导者,群体内个体权利占比等因素暂且忽略不计)
行动力(智力)方面
根据社会经验可知,一般情况下,个体行动力与其目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在此简略化为个体的行动方向越贴近于其目标达成方向,其行动力越强
回代到群体中可推为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重合度越高,个体在群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行动力越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