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回原形的风险投资人|真实故事(3)
“我们那两年奖金挺丰厚的。出去也特有面子。真正尝到当投资人的乐趣与成就感主要是那两年。人也有点儿飘。”
除了工资和奖金,阿奋对项目退出后自己的分红更为期待。
日子好过,妻子阿溪敦促阿奋抓紧准备生娃。年纪再大几岁就该高龄产妇了。阿奋也觉得熬了这么些年不敢要孩子,主要因素就是担心财务上难以为继。如今心理上松弛些,干脆让妻子辞掉收入不高的行政职位,专心在家备孕,做两年全职太太。
阿溪嫁给阿奋好几年,头一回敢挺直腰杆挽着老公进SKP买了个4万多的香奈儿手袋。阿奋也把开了多年的POLO换成了奥迪A4。看上去,当初改换门庭进入风投时想象的物质回报正在逐步兑现。
阿奋也明显体会到社会上对风险投资人的评价越来越高,仿佛他们都是财富英雄、时代骄子。自我介绍是某机构的投资经理,立刻能迎来各种或明或隐的巴结和靠拢。阿奋的应对话术不得不老练圆滑起来。为了不得罪人,那些看一眼就死的项目,他会对创始人说一句:
“看您挺有眼缘,咱们细水长流,以后再说?”
业内潜规则偏爱熟人推荐的项目,希望借此省去部分信任成本。有资格入围进一步考察,对于创业者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与认可。阿奋从中甚至领略到一丝“权力”的快感。
“那时候,对我谄媚,希望能给机会考察项目的人实在太多了。周旋于他们之间,心理上有种酸爽的乐趣。”
阿溪也觉得脸上有光,幻想起未来与孩子幼儿园家长交流时,可以自豪地说出孩子父亲的职业——风险投资家。
各种猎头隔三差五骚扰阿奋,因为合格堪用的投资经理相当稀缺。那个阶段,阿奋对上升通道相当乐观,坚信再干两年就有望升任投资总监。再不济,凭借多年经验,也可以跳槽到大型国企的战略投资部当个负责人。总之,他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发愁。
然而,在经济发展狂飙突进的时代,一切变化都那么猝不及防,形势逆转起来丝毫不由分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行业周期性起伏,很多泡沫被挤出。阿奋说不清这一次和2012年那次区别在哪里。但整个社会风向的变化不难察觉,风投行业变得更加成熟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要求不断提高。随着过去几年突飞猛进,互联网真正能聚拢财气的领域基本被占得差不多了。资本越来越集中到真正优秀的机构和创业者手里。全民风投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绝大部分浑水摸鱼的机构根本活不下去。有了大把闲暇,阿奋回顾过往,时常倒吸一口冷气:
“那些歪瓜劣枣过去是怎么混进市场的?”
阿奋认为创业大气候已经完全不利于草根和小打小闹的项目。不知不觉间,自己供职的机构也悄然开始末位淘汰。阿奋不敢想象自己失去这份工作、脱离现有生活方式的场景,自我安慰也许自己依然会是个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