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掉进高铁轨道之前
坐在阴凉角落里的两个男生,学弟正在向学长请教如何好好度过大学生活的一些建议。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学长,”学弟基本上每句话都客气地喊声学长,除了素养性的对采访对象的重视之外,这位总是认真回答问题的学长也给了学弟满满的好感。
“学长,有同学说,在学生会好累呀,但又不想放弃,有没有话语给他们打气呢’”
学长冷静地抽丝剥缕,“有说放弃的理由吗?”
“说是前辈十分严格呢。”学弟照着来信纸条上读,“从初见面就只有严格的印象,经过半年的磨合以后看见前辈SNS上找自己都很恐惧。说得真是……让人感到紧迫啊。”学弟也随之汗颜。
“是啊。”学长单手托下巴点头,若有所思,是一副成功人士谦虚思考的样子。
“其实,”虽然开头犹犹豫豫,学弟也是十分信赖学长才说出接下来这一番话。“我多少也有点感同身受呢。”
“诶?为什么这么说?”学长故作礼貌性的惊奇,多少从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孩子的脸上看出了生活的被迫。
学弟鼓起勇气,开始说:“我上大学之前很喜欢一部电影,叫《摩登时代》,嗯,卓别林的作品。尤其是高中的时候,年轻气盛,对里面资本主义社会里对工人的压榨以及异化现象愤恨之情强烈。结果,感觉现在的自己也在拧螺丝……
我也是被前辈逼得有点紧。虽不至于这位同学的程度,嘛,自己也不是不努力,对于任务都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精力去完成,熬夜也好,逃课也罢,能承担的都没有拒绝,但学长还是……”一个劲儿地挑自己的错处。
“不满足吗?”
“诶?”学弟想,也不能这么说,“只是自己一边觉得很努力啊,一边又不断被前辈提醒。知道前辈好意,但自己只能消化到满满的挫败感。”
学长没有说话,学弟也就将自己的牢骚继续倒出来。
“甚至是没什么意义的例会,我知道一周开一回已经不算多了,但是……”
“不算多吗?我在学校的时候刚刚增到两周一次。要处理的事项那么多吗?”
“所以感觉只是抽时间一起吃个饭,每次关心的只有钱包。”
对于金钱的问题,学长发问,“有女朋友了吗?”
“还没。”对于学长出于认真对待问题的直接发问学弟已经习惯了,还开起了玩笑,“不过,已经感觉每天眼前已经都是文字化的东西了,真人影像已经不见了。”
“哈哈。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学长说,“我以为你们这一代会比更有个性一点呢。”
“为什么这么说?”
“零零后嘛。”
学弟撇嘴,“现在一零后都上学了。零零后……这是年代歧视吗?”
“没有啦。”学长接着正经地回答问题,“虽然我大一就退部了,经历的痛苦也是难以忘记的。
我痛苦的时候一直在想频繁地开会,无视时间,无视效率这些恶习,是怎么从端保温杯的老人延续到只比自己大一两岁的学生身上的呢。年龄,身份,同辈文化,你看,差距这么大,可在低效和勾心斗角的官位之争上就像是复制粘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