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柱城·序幕:怒川(上)
得不到花,摊上芒刺也可,见不到光,我们满足于火。——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序幕:怒川
The Angry River
*********************************************************************************************************
卡尔·卡拉翰自2015年起在牡丹市后山的圣里维教堂担任主教,那时正是他来到牡丹市的第三个年头。一直到2020年,他一直都管理着这座牡丹市唯一的教堂,以及教堂附属的墓地与儿童福利院。
圣里维教堂是1991年由当时的牡丹市市长建立的,它地处怒水河西岸,位于山顶的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同时它也是牡丹市唯一的教堂,它的建立时间距今已经超过六十余年。该宗教在牡丹市的信徒寥寥无几,谈及建立原因或者建筑师已经无从考究,可以说2015年之前的圣里维教堂记录都比较模糊,没有多少可以查阅的资料与记录,无论是市政机关还是附近居民似乎都对它的存在知之甚少,官方记录更是无迹可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卡拉翰神父前往接手,并在之后短暂的时间里使它的知名度抵达过一个高峰。据生活在牡丹市本地的干员提供的消息,我们在之后的一些网页新闻上找到了一些关于它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过,圣里维教堂虽然在2015年左右非常冷清,但教堂后方的公墓还在使用。教堂起码的修缮费用也主要来自于死者的家属。
在这之前的市政支出中,也没有清晰显示有修缮圣里维教堂的费用,可以猜测,后续的相关人员也已经不知悉教堂的存在。在神父接管教堂之前,我们能够得到的所有资料几乎都来自于卡拉翰神父的挚友约翰·劳古斯先生,而这些情报,也是来自于一个愿意自发打扫教堂与墓地的老婆婆。此前的每个周末她都会前往教堂进行扫除,而在卡拉翰神父接管教堂半年后,她便离开了人世。
卡尔·卡拉翰,生于1969年,是家里的独子,此前在自己的国家作为一名工人生活。他出身于一个滨海小镇的渔夫家庭,文化程度高中。父母期望他做老师,但他考证失败,最后进入工厂直接学习材料加工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2010年众所周知的西方世界大量的工厂职位被机械所取代,大量职业技工面临裁员,下岗规模与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高。与此同时,较为落后的发展中东方世界单位便抓住这个机会,出台了一系列的外来移民补贴与优惠政策,大量地招收来自西方世界的被“抛弃”了的工人。此类政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2012年一年内牡丹市流入的外来工人便达到了2.5万人,而卡尔·卡拉翰与约翰·劳古斯都是在那一年来到了牡丹市。
在详谈卡拉翰神父之前,我们必须简单地提一提约翰·劳古斯。尽管他的名字在牡丹市就算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一定是本地最有知名度的外来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牡丹市混得风生水起有头有脸,更因为他后来建立的俗称“千柱城”的伊览流浪人口收容中心。尽管起初申请的是这个名字,但后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类似于城市聚落的庞大规模,因此使用正式名称的人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也就被人慢慢遗忘。
序幕:怒川
The Angry River
*********************************************************************************************************
卡尔·卡拉翰自2015年起在牡丹市后山的圣里维教堂担任主教,那时正是他来到牡丹市的第三个年头。一直到2020年,他一直都管理着这座牡丹市唯一的教堂,以及教堂附属的墓地与儿童福利院。
圣里维教堂是1991年由当时的牡丹市市长建立的,它地处怒水河西岸,位于山顶的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同时它也是牡丹市唯一的教堂,它的建立时间距今已经超过六十余年。该宗教在牡丹市的信徒寥寥无几,谈及建立原因或者建筑师已经无从考究,可以说2015年之前的圣里维教堂记录都比较模糊,没有多少可以查阅的资料与记录,无论是市政机关还是附近居民似乎都对它的存在知之甚少,官方记录更是无迹可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卡拉翰神父前往接手,并在之后短暂的时间里使它的知名度抵达过一个高峰。据生活在牡丹市本地的干员提供的消息,我们在之后的一些网页新闻上找到了一些关于它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过,圣里维教堂虽然在2015年左右非常冷清,但教堂后方的公墓还在使用。教堂起码的修缮费用也主要来自于死者的家属。
在这之前的市政支出中,也没有清晰显示有修缮圣里维教堂的费用,可以猜测,后续的相关人员也已经不知悉教堂的存在。在神父接管教堂之前,我们能够得到的所有资料几乎都来自于卡拉翰神父的挚友约翰·劳古斯先生,而这些情报,也是来自于一个愿意自发打扫教堂与墓地的老婆婆。此前的每个周末她都会前往教堂进行扫除,而在卡拉翰神父接管教堂半年后,她便离开了人世。
卡尔·卡拉翰,生于1969年,是家里的独子,此前在自己的国家作为一名工人生活。他出身于一个滨海小镇的渔夫家庭,文化程度高中。父母期望他做老师,但他考证失败,最后进入工厂直接学习材料加工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2010年众所周知的西方世界大量的工厂职位被机械所取代,大量职业技工面临裁员,下岗规模与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高。与此同时,较为落后的发展中东方世界单位便抓住这个机会,出台了一系列的外来移民补贴与优惠政策,大量地招收来自西方世界的被“抛弃”了的工人。此类政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2012年一年内牡丹市流入的外来工人便达到了2.5万人,而卡尔·卡拉翰与约翰·劳古斯都是在那一年来到了牡丹市。
在详谈卡拉翰神父之前,我们必须简单地提一提约翰·劳古斯。尽管他的名字在牡丹市就算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一定是本地最有知名度的外来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牡丹市混得风生水起有头有脸,更因为他后来建立的俗称“千柱城”的伊览流浪人口收容中心。尽管起初申请的是这个名字,但后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类似于城市聚落的庞大规模,因此使用正式名称的人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也就被人慢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