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名人,何以如此不堪?(2)

三:在面对命运的摧残与无端的诽谤时,他们从不屈服或着手设计报复,即使一时倒下,也能让人铭记千年。这其实不难理解,要知道,群众的观念,多少起源于一种更高深的观念,然而在观念的产生地,这种观念却没有什么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在群众中变成真理以后,就会回到它们的诞生地,进而对社会上层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持久的,因此能够使人铭记千年。
说到这儿,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寻他们生前遭受不公与磨难的原因了,我略微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同行的嫉妒
二:群众的无知
三:自身的性格
同行的嫉妒。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著作《培根论人生》中这样谈到嫉妒:“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贬低了。”这种嫉妒一般不会来自下层民众,人往往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尤其是处在不同领域的人发迹,却绝不能容忍自己身边的同一层次的人得到荣誉。为什么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格林一再污蔑他是一只爆发式的乌鸦,然而同时代的民众,却对他的戏剧喜爱有加,就是这个道理。他的剧作太好了,而他恰恰又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这就给了他同时代的其他受过正式教育的剧作家一种错觉,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被贬低了。
群众的无知。如果说同行的嫉妒,是他们使他们一再遭受污蔑与攻击的元凶的话,那么群众的无知,便是使他们被无情埋没的帮凶。群众的无知是无可厚非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一书中,将群众的行为描述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群众的思维与行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且一旦在群众中形成真理,便不再容易被影响。这样就不难理解,在莎士比亚从伦敦回到家乡后一直不为人知,默默无闻,直至52岁去世时也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当地有为死者写‘送哀诗’的习惯,但当时却没有人为他写‘送哀诗’,就连他那做医生的女婿也没有在日记中提到岳父会写剧本。以世界读书日来纪念的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有着类似的遭遇,他的一生都处在贫困之中,去世时只有女儿一家人参加了他的葬礼,直到现在他的埋葬地在哪里,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自身的性格。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上那些伟人的生平,不难发现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人以外,大多不容于当时的文化圈子而受到排挤,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性格孤傲、倔强、忠贞、不善于争辩、特立独行,性格是天生的,往往无法改变,伴随终生。苏东坡进士及第以后,大半生都生活在流放与围啄当中。正是他那种每当有看不下去之事时,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的豪迈真实的性格造就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其实又怎仅仅是因为名太高才引来别人的围啄呢?他内心的高洁脱俗,使他一刻不能呆在群俗的圈子里,高妙不群的诗文、特立独行的政见,都成了他被疏远、被排挤、被流放的理由。按说,他那么聪明的人,早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这些“缺点”吧?他不,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恍然觉悟。他开始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自己以前太多的毛病其实是才华外露,缺乏自知之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