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信念(3)
后来好歹我也从南艺毕业了,拿到了音乐表演的本科文凭,从此我也可以吹嘘自己为一个古典音乐的专业人士了,但是在南艺烙下的病根却慢慢发芽、茁壮成长为一棵恶之树,我开始敏感于身边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只要怀疑对方对自己有恶意,我就会把那个人恨得要死,相较于把所有人都变成朋友的积极心态,我总倾向于把每个人都变成自己的敌人,只要对方有半点拒绝我的态度或半句怨言之类的牢骚话,我就会把他推向我的对立面上、视他为不共戴天的仇人。那时呆在家不准备工作的我开始活跃于各种读书会和心理沙龙,并在其中口若悬河、慷慨陈词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世界的看法。因为我感觉自己读过很多书,见解比一般人要深刻,所以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感觉只要自己准确无疑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自己一定会成为所有人为之倾倒和崇拜的对象,毕竟那些阅历有限、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的人不可能提出比我更深刻的见解,但是结果似乎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也许是我的观点比较怪吧,读书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我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心理沙龙,他们批评我“只会用头脑思考,不会用心说话”,按他们的话说活在头脑里的人永远不可能理解人生,一个人越是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活动,他偏离生命的本质就越远,他们要求我谈感受而不喜欢听我滔滔不绝的理论,可我从来都不知道何为感受、怎样才叫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也许是我从很小就开始接受科学训练的结果,我总感觉一个人说话必须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人讲出来的东西必须要有理论依据,你乱提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提的再多又有何用?在我看来,读书会上很多人的发言都属于那种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地乱谈乱吹,有时候不经头脑思考就讲出来的东西竟然能产生共鸣,这让我感到很纳闷和不解——读书会不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读书学知识的吗,你胡吹海吹那些东西对读书有帮助吗?尽管南京心理圈的很多人不看好我,可我还是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其中重复着自己的套路:谈理论、举例子、以理服人,可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不受欢迎的我逐渐成了读书会和心理沙龙的“毒药”,只要我一开口,别人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
本来就敏感多疑的我在感觉到他们的排斥和拒绝以后痛苦极了。我就实在搞不懂不如我的人多的去了,读书会上那么多庸碌之辈大谈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什么逛街啊、什么旅游啊、什么带孩子啊、什么升职加薪啊,甚至打破个碗、跟老公顶两句嘴还要纠结半天,在我看来他们谈的那些东西一点价值都没有,那些破玩意儿根本就不成体系,街边上没文化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能脱口而出,为什么他们不遭反感反而被反感的却是我这么个饱读诗书的大人才?随着时间的演进,我的情况越来越糟,我“毒舌”的名号逐渐在读书会的圈子里流传开来,有些地方甚至专门针对我出台了各种所谓的“规章制度”来限制我发言的机会;有些读书会的举办者甚至会刻意地避免我在他们的地盘上大讲特讲,搞得所有人都没有发言的机会;有些心理沙龙的负责人甚至开始限制我讲话的时间:如果我要发言,必须把内容限制在五分钟之内,而别人发言畅谈十五分钟、二十分钟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