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良】周九良的“颜狗”进击之路(二)
稳重寡言小孟哥 x 闷骚·前刺头,后颜狗·九良
请勿上升真人!
三.“没头脑”和不高兴
也是合着俩人性子都挺闷,某些人台上台下的反差让周九良一开始实属不适应。
细想想,他在传习社哪次不是拔尖的。
虽然台下寡言少语的,但上了台就没不行的时候,可自从跟了孟鹤堂,却成了那名副其实的闷葫芦。
他卡不上孟鹤堂的节奏。
那人表演时嘴快话又多,通常是上个包袱出来,周九良还没抻出给观众的反应时间,下一个包袱就又出来了。
他自己连包袱都来不及仔细翻,能顺着老词说下来就不错了,更别指望有什能出彩的现挂。
很多时候,他就像是被锯了嘴一样,只能站在桌子里头看着。
看着身旁的孟鹤堂一边上窜下跳的演出,一边自己翻包袱。
那时候下了台两人的大褂都是湿的透透的。孟鹤堂是出力使得,而周九良呢?他不知道,只是觉得孟鹤堂真累,自己都替他累得慌。
这边周九良不是没想过办法,那边的孟鹤堂也不是真傻,当然也知道俩人的配合还不行。
可孟鹤堂想的清楚,这种搭档之间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他在之后的表演中渐渐放慢了节奏,并不断进行着调整。
他相信周九良,相信这个自己当初望上台第一眼就相中的小搭档。
时间还多,孩子还小,而他也不着急。
慢慢来。
孟鹤堂耐得住,可周九良不能不着急。
这是他没有经过的。
当时因为孟鹤堂选中了他,周九良从传习社毕业就直接跟着人进了三队。这让人开心,让人羡慕,当然也让人嫉妒。
毕竟每个学院都少不得在青年队的历练。成了,进其他大队;不成,就得一直待在青年队,甚至会被劝退。
这其中的大多数人还没被赐字,没有正经磕头拜师。熬住了可能成了老人,熬不住的可能在社里劝退之前也就自己回家了。
所以,像他周九良这样的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是“鱼跃龙门”,实在幸运。
彼时的周九良固然年纪还小,但是心里也知道有不少人等着看自己的笑话。而在他看来,孟鹤堂似乎对这些事并不知晓,毫无察觉。
每次自己着急时他孟哥只是把他攥紧的手掰开、捋顺,语气轻缓地告诉自己:“航航,别着急,慢慢来”······然后就又转身进了厨房去煲什么劳什子的补汤。
四.成了“小刺头”!
慢!慢!孟鹤堂就知道慢!
还煲汤!谁要天天和那些汤啊水的,自己又不是要下奶!补什么啊!
周九良很气恼,气自己的不争气,似乎···也气孟鹤堂。
那个阶段的周九良就像是个进入青春期的小刺头,每天总有什么能引爆他心中的导火线,像一只像刺猬一样的竖起全身的刺,防备着每一个可能的“敌人”。
不过,小刺头敢于“攻击”的也不过是孟鹤堂一个。
不吃饭、不起床,和一帮人疯闹到晚归,还在回家时把门关的震天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