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游击战神器——63式107毫米轻型牵引式火箭炮
谁叫最近那兔看多了呢⊙▽⊙
中国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看起来有些简陋,粘上泥土后竟然分不清是兵器还是农具,和高科技、数字化更沾不上边。尽管其貌不扬,但在其服役期间的50多年中,却屡屡创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至今,使用它的武装力量遍布世界各地。被称为火箭炮界的“AK-47”。
规格参数
口径:107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385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613千克
行军状态长:2600毫米
行军状态宽:1400毫米
行军状态高:1100毫米
定向器长:900毫米
全弹重:18.8千克
初速:31.4米/秒
最大飞行速度:372米/秒
最大射程:8500米
发射间隔0.6-0.8秒
高低射界:0度-6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
炮班人数:5人
研发背景人民解放军研发和装备火箭炮的历史很悠久。早在1948年解放军专家钟林在河北组建了火箭技术室,开始研制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炮,后转五二工厂继续研制。1951年,中国研制成功427式和488式102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5公里。[1]
这些火箭炮对于解放军来说是划时代性的,解决了有和无的根本问题,但性能均比较落后,没有装备部队,而是援助给了北越军队。
很快朝鲜战争爆发!面对强大的美军,我军在火炮方面有极大劣势。由于火力上的差距,我军伤亡是远大于美军的。以上甘岭战役为例,我军在已经装备大量火炮的情况下,仍然伤亡1万人,而美军伤亡不到2000人,南韩军伤亡5000人。
根据中苏协议,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陆续提供了60个师的武器装备,其中炮21师、炮22师(共9个团)装备的是БМВ火箭炮,也就是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是经历过二战残酷考验的,在朝鲜战争中也表现优异。喀秋莎入朝第一炮是第203团打响的。1951年9月1日,该团奉命支援第27军79师235团反击进占我后洞里阵地的美7师的两个营。当晚进入阵地,迅速按观察所昼间作业的射击诸元和与步兵预先协同的时间,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同时齐放射击。瞬间,384枚火箭弹如无数条火龙,疾速飞向后洞里美军阵地,把美第7师两个营全部覆盖在我弹群之下,顿时毙伤敌700余人。
激烈的山地战中,解放军军官逐步发现了火箭炮的优势。火箭炮和山炮的重量其实差不多,相比传统的山炮来说,火箭弹精度较差,但有着山炮无法比拟的强大火力。火箭炮一次齐射的火力,相当于8到10倍数量的山炮部队,是非常优秀的压制杀伤火炮。[1]
远的不说,就拿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来说,*********的122毫米40管冰雹火箭炮,仍然压制了韩国的6门先进的K9自行火炮。战后,韩国在这里紧急增加了美制M270多管火箭炮,就是尝到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