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硬核,不科幻?"——关于科幻软硬之争,科幻简史以及一切(第二部分)(3)
也同样涉及了类似的命题并大受好评。
《铳梦》与《攻壳机动队》只是日本吸取了西方赛博朋克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日本的赛博朋克却发展出了西方所没有的另一种模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日本社会与赛博朋克这个题材,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还记得“新浪潮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没错,经历了战后洗礼紧接着进入经济腾飞,随后在面对各种意识形态中渐渐迷茫,开始了对主流和权威的反叛。而这也同样发生在了1980年代的日本青年身上。
经历过帝国主义,战败,经济复苏,左翼思潮的崛起与破灭,经济腾飞,紧接着不安感悄悄的笼罩在了所有日本人的心中,最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社会陷入空前的停滞期,被称为失去的30年,日本青年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在这之中,作为日本赛博朋克起点的《阿基拉》
就已经隐隐的感受到了那股阴霾。
大友克洋
的漫画与动画电影《阿基拉》,与同时期的赛博朋克更多了一些幻灭。在这部电影里,东京甚至被毁灭了两次。在剧中,1988年日本东京被爆炸摧毁,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2019年,重建后的东京被笼罩在财阀与政府勾结的统治之下,并秘密的进行超能力实验。平常总是被保护的少年铁雄因此得到了无可匹敌的超能力。突然间获得强大力量使他平常被压抑的欲望膨胀,心态失去了控制,最终再次摧毁了东京。
《阿基拉》毫无疑问地表现出了那个年代日本大众与精英对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滋生蔓延,并最终在*****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后爆发开来。在当时的日本,不乏知识分子与高阶层精英迷信*****,或许正是因为之前所提到的不安感作祟吧。
*****事件则在某一种程度上反而启发了日本动画。受此启发,1995年由庵野秀明
导演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
彻底改变了日本动画的工业结构,其推广的“动画制作委员会”
制度如今已经是日本动画制作的基本模式了。但《新世纪福音战士》最大的贡献则是把后现代语境引入了日本动画中,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动画“只是给小孩卖玩具”的印象。
苏珊·J·内皮尔
(日本文学和动漫批评家,研究方向多与影视、日本文学与文化相关)在《当机器休止:《新世纪福音战士》和《玲音》中的幻想,现实和终极身份》
(下文称当机器休止:EVA与Lain)一文中写道:“故事的另一条线索要复杂和刺激得多,它被主角们精神和情感上的不安状态推动。主角们都有精神上的重大伤口,在越来越疯狂的末世背景中(后来我们知道NERV的诡计和使徒同样可怕),主角们的精神混乱更加严重。尽管《新世纪福音战士》里有极具吸引力、想象力丰富的战斗场面,但真正具有开创性的是对人物心理斗争的复现。心理斗争范围广泛,并且很耗精力,而心理分析中的诡辩也被展现出来。角色试图把握内心焦虑,把握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以及把握和终极意义上的那个它者(Otherness)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