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团圆媳妇之死看《呼兰河传》对国民性的批判
就这一主题而言,《呼兰河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鲁迅的影响。作为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奠基人,鲁迅以他的作品奠定了中国白话文小说反映现实、启发民众的基调,对其之后的大多数现代文学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鲁迅的学生,萧红的作品也与鲁迅的精神和思想高度吻合。鲁迅在《阿Q正传》《药》等专门批判国民性的作品中深度展现了看客的丑恶,萧红也同样借鉴了这一意象,并通过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一情节表现出来。
在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前,“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第一次洗时,“并没有一个人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等到小团圆媳妇倒在大缸里时,“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看热闹的人, 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听大神说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时,“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三次洗澡之后,“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是睡得沉实实的,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
就这样,小团圆媳妇鲜活的生命被人们温情脉脉地扼杀了,可这些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道德和良心的谴责,他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迫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更可悲的是,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他们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只是多了享受的满足和饭后的谈资。鲁迅将麻木的看客比喻成“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体”,这些看客构成了旧中国令人窒息的环境,他们是封建主义社会舆论的自觉制造者和传播者,是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和最佳体现者,也是其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用流言蜚语和冷漠眼神杀死了不幸的小人物和叛逆者,小团圆媳妇也正是死在这样一场“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体那杀人不见血的谋杀”中。
通过对看客群体的塑造,萧红的笔触之间流淌着浓厚的人生悲凉,以特有的沉郁和悲悯批判着国民灵魂中的病态。但与鲁迅笔下的看客群体不同的是,萧红对看客并没有较为深度的剖析,更多的是在叙述过程中的简单提及。这是对鲁迅文学创作的一个继承,虽然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上萧红无法与鲁迅的深度同日而语,但是在对看客的描写上和鲁迅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萧红还在诸多方面对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题材进行了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