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前言终篇
·性格外向的社会
人们之所以喜爱美国有多种原因——自由、多样化的大熔炉、个人主义——所有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尤其是对一个内向的人来说。实际上,内向性格的人可能才是首批在英格兰感觉拥挤的人。他们梦想在新世界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静谧、悠然。
当时间大踏步的奔向新千年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快速前行的旅程——我们更愿意把美国和办公室空间而不是和“广阔的天空”联系起来,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朝外的、向上的社会,征服、建设、竞争、提高——这些全是外向性格的事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稍有懈怠便会错失良机;成者为王,赢者通吃。
在这种处处充满了竞争的文化中,难怪我们这些偏内向的人总感觉紧张兮兮的。我们期盼着自足自立、独立思考,但我们只有在心如止水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思考。我们本想跟随内心的导向,却被迫要融入他人,跟上他人的节奏。随着不断升级增长的多媒体——从互联网上自动弹出的广告,到随处都能打进来的电话——竞争总是能找上门来。甚至连内向者神圣的避风港——灯光昏暗的电影院,都被广告无情的入侵了。
【术语定义】
内向是指对生命的一种朝向内心世界的取向,外向则是指一种朝向外部世界的取向。虽然你可能会同时用到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但是这两种取向当中的一个通常会让你感觉像在家一样无拘无束,比另外一个更舒适、更有趣、更让人精神振奋。内向的人往往会从沉思中获取能量,与人交往的时候却会把能量耗尽;外向的人却有着完全相反的偏好,他们往往会从与人交往当中获取能量,沉思反而会好进他们能量。
内向的人感到被入侵之后就会本能的对外封闭,以保护内心的资源——但是这么做也切断了其与自身相联系的通道。从这种防御性的姿态来看,内向者可能会感到自身仅有的选择就那么几种:把自己训练成外向的人、转入地下活动,或者发疯。
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或许我们可以依靠我们个人力和集体的力量,在我们的文化中坚决的发出内向者的声音。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是的——就跟在魔时舞场里冥想一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