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我就是看得懂,但我就是写不出来——关于创作,积累,才华以及灵感的看法(2)
每个诗人诗里流淌的血液的性质都是如此
这些血液旁人可以模仿,但永远也无法复制。
经常有人用“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种字眼形容高雅与低俗,甚至很多人就认为越是高雅的,就应该越飘渺,越晦涩
这是不对的
李商隐的很多诗比李白的很多诗晦涩缥缈的多,你能说李商隐的诗比李白高雅?
说句不好听的,假如唐以前少了一些有名浪漫的典故,李白的诗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而李商隐的诗可能会整体逊色一筹
比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蓝田日暖玉生烟”等等,这些都是典故的硬植入,这种植入让诗逼格自动提高了一些
当然,同样是典故,别人可能不会用像他那么好,那也算李商隐的一种能力
再说句不好听的,假如李商隐和读者之间在积累上的沟壑可以填平,李商隐的诗又会逊色一筹
这当然不是说李商隐的诗不好(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更何况我们普通读者和李商隐之间在知识的积累上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知识上的差距是巨大无比的,是永远也不会填平的
所谓“阳春白雪”等故事,原意只是说,曲高和寡,曲高了,难度高了,和的人自然寡了
大家和不了这首歌,并不代表不欣赏这首歌
关于才华,金庸曾经在小说的后记中写过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他说一个钢琴家每天练琴二十个1小时,如果天分不够,怎么样也做不了肖邦,李斯特这些人
他这些年学问,知识,见解会有长进,才气却长不了
这些话是非常在理的,一个人的才气是改变不了的。
再回到我们的李白
李白“小时不识月”,就“呼做白玉盘”,那你呢?
你小时候管月亮叫什么?烧饼?
简而言之,在积累的东西一样多的情况下,排列使用它们的方式不同,展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才华高低的区别
当然,对于一般人,才华的高低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积累大大不同,才华压根就派不上用场。——中学时代的作文,大家都是开头一段总起全文,中间三个事例,最后总结,你的作文里司马迁还在一次次被宫刑,爱迪生还在不停地试验各种材料呢,人家已经开始谈论尼采,康德了,你说哪个分高?
只要提高了知识积累,你与一般人之间的差距就在慢慢拉开
举几个好玩的事:
同样是想睡一个人
徐志摩会说,我想和你一起看明天清晨的月亮
我们的阿Q就只会说,我想和你困觉
这就叫做才华的差距
——徐志摩也知道啪完就要过夜,过夜完了就是第二天
阿Q也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但是他就没这么浪漫,就是不会那么去表达。
同样是说我爱你
有的人会说“今晚月色很美”
有的人就只会说“我爱你啊”
这和才华没有半毛钱关系,纯粹就是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