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六讲》的摘抄和一点点感想(2)
儒家文化不讲究语言的精准性,基本上儒家的语言是接近诗的语言,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悟,把语言简化到一个非常单纯的状态.
语言的局限性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成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言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不会有人说《六法全书》很美,却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
嵇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当我们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文化主流时,语言必然会走向诗,而不是走向法律条文.因此,嵇康四十岁被拖上刑场,理由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其罪状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像这样的罪状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可能只有三个字“莫须有”,这都是受传统中国法律不彰及不讲究语言的牵连.
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若修面壁的沉默,就是一个人的孤独语言,他在寻求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
何谓语言孤独?
语言孤独系产生于一个没有丝毫颠覆可能性的正统文化下,而这个正统文化必须僵死,包括所有的学院、道统、政党都是如此,一个有入有出的文化结构,才能让语言有思辨的能力.”
. 读完全书的感受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极度充裕而精神文明却极度荒芜的时代,而蒋勋所言的孤独,不是常人眼里所能及的孤单,而是对心灵上的一种沉静,对精神世界的充裕。我所印象最深的一章就是情欲孤独,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年纪,我们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快要溢出来的爱,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出口发泄出来,寻求另一个身体是正常的,但是往往因为太过急切,找错了,或者因为太过盲目,错过了,都是正常的,并非早恋,而是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常的需求,所以,为了避免带来伤害,我们应该缓缓的,去享受情欲上的孤独,相信自己总会找到那个对的人,无需急切。要知道,“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而语言孤独一章中,一语道破“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在说话时,一定要明白,说的是否真的有意义。
以上,即我的读书感想,我最为感兴趣也最为重点阅读的就是前两章,故到此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