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小时学一本高中数学
第一次沟通时,刚开始同妈妈和孩子一起进行。妈妈迫不及待的反馈孩子的糟糠情况:天天耷拉着脑袋,没有活力,每天死气沉沉,做事特别拖拉,总是慢吞吞的拖到最后时刻才做,上课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课,厌学、不听话……妈妈在描述孩子的过程中,一脸的焦躁、不甘心和对孩子的失望之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很烦躁又压抑。
我建议妈妈在接待大厅等候,让我和孩子单独沟通!孩子反馈,刚开始自己也很努力,但感觉自己怎么努力成绩都提升不了,越来越没有信心!每天功课很重,作业很多,成绩下降了,父母更是担心焦虑,周末又进入各种辅导班学习。感觉太累了,没有希望,想放弃,但不上学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能感受到孩子内心是不甘的,他想学好,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
然后,我们一起聊他的学习生活,发现:一、他每天上课时听老师讲课,课下偶尔看笔记,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做各种练习题上,课本几乎不看。二、课本基础很不好,更没有建立知识系统。譬如连最简单的函数的定义、要素和基本性质都不清楚。做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模仿题型,并不知道考的什么知识点,更不知道解题思路。同样的知识内容,转换一下形式他就辨别不出来了。三、内心自卑,这种自卑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对自我缺乏认同及人际交往过程中。
妈妈和孩子认同我的判断,对于孩子问题的化解,和妈妈约定:其一、关注孩子的心身健康,不是仅仅只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二、内在平和,不要每天都是焦躁不安的,这会把不良情绪感染给孩子,对于问题解决只会起到反作用;三、信任孩子,给孩子信任,给孩子自我调整与成长的时间。
和孩子约定,学习调整和心理调整同时进行,从心理上化解内在的自卑与自我不认同;然后调整学习心态与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乐趣。孩子虽然同意问题解决的方案,但表现得半信半疑。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态,在他的学习体验中,学习就是一个苦差事,怎么可能会有轻松愉悦呢?我鼓励他试一试感受一下再说。
第一次做调整的时候,他依然迟到了,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一刻钟。通过心理学原理优化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并学会建立自我的知识结构。一个多小时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函数的定义、要素、表达方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函数解析式求解等一整章的内容,及课程内容与习题之间的关系。学习结束的时候,威总结到,从来没想过学习可以这样学,不但理解了,而且知道怎样运用。
第二次调整的时候,他提前到了,后来再也没有迟到过。妈妈反馈孩子自进入高中后,从来没有像来咨询这样积极过。以前做什么事情,特别是学习,都需要家长不断的催促,但每次咨询都是自己记住时间,有次自己忘记了约定的咨询时间,还是孩子提醒她有咨询,让她早做准备,别迟到了。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比以前积极很多。我和妈妈说这很正常,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做事愿意拖拉,之所以拖拉主要是因为做的事情让自己不舒服,但又不得不做,当他能够更好的做事情,并能体会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时,每个人做事都是积极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