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法故事(一)非人不传
一直以来,先生都在鼓励我们读书,读好书,于是我们问先生怎么样读书,什么书是好书。这篇文章是先生的系列回答之一,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总有询问读书要到那种程度才算过关。我就借着这篇,纵深一下,给大家个参考。
本篇基本是从礼记里摘出来的干货,读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所以不但要通还要细,还得能串成一线。把其中内在的逻辑和修行行止联系在一起才可以。我们读书毕竟是为了修行。我们门中不光要读书,还要考试的。这种难度大体是中等偏下的题目。大家可以作为一个的标准。
修道在于身心两点。心有各种修法,我们就是极为典型的一种,这篇行文较长为的是请大家体会下。华夏之道是非常古老文明之延续。这种可以称之为旧法故事,真的是很久之前圣人传下来的。悟性高的同学兴许能体会出来我们的弦外之音吧。
一. 人私道公
常有人说道家自私,这话其实是不了解道家,不知天道至公
对于儒道两家都是一样的准则。天地以其不自生而长久。以其无私而成其私也。此非至公乎?领我入道的那位和我说的话我永远都记在心里:“你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活着。你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这话咋一听,和独立不改之情差之远矣。也无逍遥豁达之意。咋会是道家呢?我费解了很久。后来想明白了,才真正踏上一个台阶的。
修行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要求。一个阶段说一个阶段的话,所以言必有实,从无戏论。一下子做到无私对人来说没那么容易,但可以渐行徐图之。这也是为什么不但从治学要从儒家开始,而行止也要从儒家开始的原因。古代成道者无一人不是真君子大丈夫。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不由而照之于天,
这种境界不是入门阶段可以往自己上安的,所以想修道入门还是要从简单低级做起。想一步登天就是歧途。道门以慈俭让为三宝。慈者,利他,若母利子。此为公也。所以不敢余食赘行。这才是道家提倡的。庄子有云:“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故大慈必公而至命。善贷且成。人都是从小仁而走向大慈,修行以渐才是庄子的本意。南华经是庄子的感悟而不是一本教材。齐物论在门中内部被认作是子休先生进阶天道的感悟,由二返一之证言。很多真的需要有人讲解才可以读明白。
人从天道是道家的追求,所以道士从天德,修道者本着无私而成其私的原则行事。这点是诚敬之后第三个重点。诚
是一种能力,敬
是一种修养,那么公
就是一种德行。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分开说是为了初学方便。而这三点都是儒道共修之德行。传闻说关圣帝君死前九转还丹,兵解成神。不论真假,但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来人心去尽,道心复来对于修道的重要。人心者,私心也,故危,道心者,公心也,故微。自私自利,修丹不成的。修别的道门真传都不成。所以诚,敬,公
是基础。诚者忠信,敬者礼让,公者俭慈。这是道门各宗共遵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