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邵燕君 x 陈村:我以为先锋的东西,网络并没有出现 | 网络文学二十年系列访谈(3)

2023-03-10作死网络文学陈村访谈记录 来源:百合文库
早期榕树下网站登录页面
李强:我看到宁财神谈到网络文学和当时的主流文学的关系时讲,他说宁肯的《蒙面之城》得了老舍文学奖,其实还不算是网络文学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因为他的作品本来就是属于传统文学的。如果我宁财神得了这个奖,那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走进了主流。这种区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意识一开始就特别明确吗?
陈村:他们可能有这个意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些作者和编辑是从哪里来的?最初朱威廉办的是个人主页,后来扩展成为网站平台。那时上网的人玩IRC(Internet Relay Chat,互联网中继聊天),跟现在的微信差不多,但没有语音和图片,因为那时候网速比较慢,只能承载文字。大家就在那里开着小窗聊天玩。朱威廉在聊天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喜欢文学的人,还有一些是给榕树下投稿的人。这些人的来源有很多种,有做会计的,有做幼儿园老师的,他们成了榕树下最早的员工,也就是编辑。成立公司以后,是需要给这些人发工资的。
邵燕君:当时运营榕树下网站大概需要多少钱?
陈村:最初还不是很贵,自己买服务器,租带宽,那时上海房租也不太贵。后来规模变大了,上百人的公司,还在重庆、广州、北京设了办事处。后来烧钱比较多,也融了资,但不久互联网泡沫破灭了。不过有一点好,在卖掉之前还是每个月都发工资的,在那时的互联网公司里是很难得的。
邵燕君:你那时候也有工资吗?
陈村:开始是按照编辑岗位发,一个月3000块钱。后来变成了正规公司之后,每个月有一万元。那时候我买的房子是3200元一平方米,一个月工资可以在上海买3平方米住房。
不过那时候的报道还是有很多不实的情况,比如有杂志的文章说算出来每个用户值多少钱之类的,都是没有依据的,当时用户根本不值钱。当时广告是不行的,大家最初不相信网络。也开拓过一些业务,但那些业务基本上也是受挫的,比如发展会员制,给别人出书,印刷也做过,还和电台合作过,但这些事情都不能抵消成本。

邵燕君 x 陈村:我以为先锋的东西,网络并没有出现 | 网络文学二十年系列访谈


编辑制度与网络文学的自由
邵燕君:你在2001年的时候说“网络文学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你觉得的“最好”是什么意思?
陈村:就从我对网络文学的期望来说,比如说,我最初投稿,投到《上海文学》,责编觉得不错,就约我去谈,很久之后发出来,发出来你会发现是有删改的。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两代人》(《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太长了,那时候篇幅都很金贵,就被他们斩掉了一条线。后来的小说也会被改。平心而论,当时如果能够发一篇稿子,在有些地方作者就有可能不当农民变成专业作家了,会改变命运。而且那些编辑也是很好的编辑,但审美趣味可能跟你不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