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陈
一个小脑袋探了过来,穿着并不符合她年纪的黑色连衣裙走了上来,对那个女人说:“我上来了。”
“站在我的左边,抓住我左前方的扶杆,站在那里,不要四处张望,不要乱动。”
“好的,了解。”
女孩随女人所说的站在那里,毫无差错。
这一系列动作是如此地流畅,而这流畅却有一丝相似的感觉。这感觉困扰了我好一阵子,我这才想导陈志轩。
我都叫他“阿陈”。他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好朋友,他的家境殷实,身着米色的衬衫与白色裤子,有着永远整洁的头发。他散发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光芒,而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从来都是第一的缘故 — 他无论是在哪方面都是顶尖的。无论数学、英语还是我们小时候都不甚了解的物理、化学,只要有这些科目的比赛,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市第一。他无懈可击。
不过我作为他的朋友,了解不会仅止于这一步。每个人都知道他会佩戴耳机,上课时会摘下,下课时会戴上。别人都认为他一定是在听某一个古典音乐家的经典作品,对此充满了好奇。我知道,那里面是一道又一道的指令。
“下课了,好,把书放到书包里,把下节课的书本拿出来。”
“下楼右转去厕所,1.5分钟后上楼左转回到教室。”
“好的,和那个小朋友说3句话。”
与他在一起,我甚至都有了一种被操控的感觉。事实上,与我做朋友其实也是一种被操纵的结果。在那场同学聚会中(那时他已经摘下耳机了),他对我说:“我的母亲认为你是个有些朝气的孩子,从而让我与你做朋友,来增长我的认知。”
我从未见过他有什么娱乐活动。有一次我想要邀请他参加我的生日庆祝聚会,他回绝道:“不,妈妈让我做题,我不可以去。”
“要有礼貌性的回绝微笑和固定词句!”耳机里的声音大到我也听得见了。
“非常抱歉。”他抽动着脸上的肌肉微笑着。
阿陈因成绩优异和品行端正多次受到嘉奖与表扬,他的母亲也因此而出名。阿陈的父亲常年忙碌在外地,他的母亲则是那耳机背后的人。许多家长都来向阿陈母亲求得教育真经,她也只是耐心地回应:
“孩子是需要培养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是需要管。要管他,也要控制他。趁孩子小,应该控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听话,让他不敢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我们家长才会省心,孩子长大了才会听我们的,从而杜绝顶嘴的现象。而孩子听话,我们就可以把孩子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上去塑造。不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是我们家长的所有物。”
阿陈母亲的名言广泛流传,我的父母自然也知道这些事情了,但他们也不是完全同意阿陈母亲的观点。
“孩子有时候是得管,但也不能这么管吧。”
其实很多人只是听说这一系列经文,但也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自然也想不到耳机的方法。然而有一天我的父母便了解到了这一方法。那天早上,我看到阿陈的脸受了伤,于是观察了他一番,发现他后背上密密麻麻的伤口。
“我真不该那么做的。”因为将要上课,耳机里的声音叫他摘下耳机,“我盯着那个机器人竟然超过了15秒,母亲打我是应该的,我应该被打,我不该破坏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