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四号坦克【德意志的junma】
在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二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改造成主力突击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二战期间,四号坦克先后生成过多种用途的改型战车,包括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弹药运送车、架桥坦克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昵称为“junma”。
1934年1月11日,古德里安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IV号坦克即属于后者。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千米/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
1935年,克虏伯、莱茵金属及MAN生产的三款试验型坦克开始进行测试,结果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受到采用,并以IV号坦克A型的名称进行量产,并和III号坦克一样与许多厂商签下制造合约。第一辆IV号A型于1937年10月制造出来,紧接而来的六个月则继续生产另外35辆同型车,并继续进行改良工作。但由于为了简化结构花了不少时间,直到1939年时IV号坦克才能进行量产,此时已经发展到D型了。而到战争结束时,四号坦克发展到J型了。
直至1940年,德国为克虏伯公司的IV号坦克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III号坦克提出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德国政府原本计划把大部份IV号坦克分配给步兵及防御工事,但由于三号坦克的不足,才令IV号坦克得以代替III号坦克的战斗任务。IV号坦克陆陆续续参与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最后在1941年进入苏联战场。虽然本车设计良好,但薄弱的装甲使其7难以胜任III号坦克的支援任务,故在大战期间本车仍持续不断的进行修改。直到当德国开发“黑豹”中型坦克并将之投入于战事后,很多IV号坦克纷纷由前线退下来,并开始被“黑豹”坦克所取代。
生产制造
最初仅预计有限度使用IV号坦克,因此克虏伯是其唯一制造商。波兰战事爆发之前,IV号坦克生产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D型。入侵波兰后,坦克作为装甲部队中流砥柱被确定下来,在奥地利圣淮伦天市增加了尼柏龙根工厂(由戴姆勒-奔驰管理)。作为扩大生产型号,223台E型交到德军手中。到1942年,产出了462台F型,增强主炮型号F2也开始生产。战争开始后年产量已超过原来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