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列车巨炮(3)
评价
巨炮原计划是用来攻击马其诺防线的,但这时法国已经在“闪击战”的攻势下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古斯塔夫”式列车炮被运送到黑海之滨。到达阵地后,先以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火炮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以及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多人奋战3周才得以完成,高高矗立的巨炮极其雄伟壮观。为了防备苏军的飞机轰炸,阵地周围部署了众多高炮部队与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以及警犬在方圆10千米范围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有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进行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超过4000人。
8月中旬,巨炮又被送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被击败。9月为免遭缴获,巨炮又匆匆被运回,连同“卡尔”巨型臼炮中的“洛奇”和“迪沃”等参加了1944年对华沙起义的镇压。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无力组织大批兵力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不顾弹药的吃紧,极其残酷地进行大规模炮轰和爆破,几乎将华沙全城夷为平地。1945年4月,德国工程师为免巨炮被缴获而将其拆卸,同盟国军队随后缴获了这门巨炮的大量部件,又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了一根炮管与几发炮弹。据说盟军熔化这根炮管就用了七天七夜。
虽然列车炮的火力极为强大,射程远,并能够在没有把握住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对敌方的纵深目标与极坚固目标予以毁灭性的打击,但因太过笨重,并且在移动当中要进行极为复杂的拆卸,加上制造成本过高,大口径火炮寿命太短(“古斯塔夫”式列车炮只有发射100发炮弹的设计寿命),在实际战争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制导武器尤其是V-1式巡航飞弹、V-2式弹道飞弹的出现,使得列车炮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性能参数】
长度:42.97米
高度:11.6米
口径:800毫米
炮重:400吨
宽度:7米
重量:1350吨
炮长:32.48米
射程:28—47千米
炮弹重:7.1吨(穿甲弹);4.8吨(高爆弹);1.8—2.0吨(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720米/秒(穿甲弹);820米/秒(高爆弹)
发射速度:14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