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送跑车上天,我向太空发射了一列特快 | 2018科幻春晚(4)
我趴在质量投射器上,贴着轨道望向云端,直至视线消失在蓝色的远天深处,那一刻我意识到,云端之外就是人类的下一个家园。
多年之后我回首这一幕,依旧觉得不可思议。昆仑星半径大约五千八百千米,堪称地球的姊妹。它庞大的身体必然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这光线日夜兼程地前进,耗费将近四百年才抵达地球;然后它穿过大气层、沿着华北质量投射器的轨道下坠,滑入我直径不过一厘米的眼睛,最终落进我视网膜上某一个渺小的感光细胞。经过漫长的旅行后,这光线实在太衰弱了,衰弱到无法在视神经中激起涟漪,因此我只能看见蓝色的天空,而看不见昆仑。
但它确实就在那里。父亲知道,我知道,人类也知道。
之后的日子快得像过山车一样。高考之后,父亲和祖父找我谈了一次。
他们希望我继承他们的事业,可我瞒着他们,报了一所航天院校。
当然,两位老人家的苦口婆心没能令我回心转意。最后父亲长叹一声,喃喃着“儿大不由爷”,不再搭理我了。
国家选拔第一批前往昆仑星的宇航员时,我报了名。经过几轮残酷而秘密的测试、淘汰,我和另外五个人——总共三男三女——组成了这次有去无回的远征队。
国家对我们很宽容。这趟旅程将长达两到三千年,差不多与文明社会存在的时间等长。虽然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在冬眠状态下度过,但这仍然是一趟艰苦得难以忍受的旅程。因此上级明确告诉我们,随时可以反悔不去,即便坐上了华北质量投射轨道、进入了发射倒计时,只要我们突然改变念头,他们都会中止整个发射过程。
当然,父母和祖父都全力劝说我留下。历史需要英雄,但家庭不需要。
父亲在北京西站有一间办公室,我们爷儿仨一起去了那里。祖父在办公室里转了好几圈,摸摸桌子,摸摸窗台,又闻了闻窗边的兰花。“我参加工作那会儿,这地方归铁道部管。”祖父说,“后来,铁道部改叫铁路总公司,到了你父亲这一辈,西站又改成国家航天局的地盘,成了整个太阳系里最繁忙的‘车站’。”
我知道祖父说得没错。每年有数百趟满载的航天列车从这里发出,还有更多来自月球的航天列车在这里降落。
“这么多年,我经历了这么多事,一辈子也算够本了。”祖父眯起眼望着窗外银光闪闪的质量投射轨道,“我没有太多奢求,只希望我的孙儿能和我一样,埋到坟里,而不是死在黑漆漆的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