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明录 第十二章 柳晏儒(中)
“兄长你看,”晏儒低声说道,“若是用马鬃毛做的,手感会很顺滑,色泽也会明亮许多。而这网巾,虽然十分强韧,但你看,摸起来十分干硬,色泽又有点泛黄,这分明是死头发的特征。恐怕,这人为了节约成本,用死囚的头发编的网巾。”
“这......这真是晦气啊。”黄朔叹道。
“客官,你们在说些什么?”小贩有点生气地说,“若是不买,还请快快离去,别妨碍我做生意。”
“我不买了。”黄朔一副郁闷的表情,把网巾还给了小贩。
“店家,还是劝你一句,下次还是拿真马鬃毛来做网巾吧。”晏儒突然悄声对小贩说道。
“嘿!客官你怎么说话的,我的网巾怎么就不是真毛了?”小贩急了,厉声说道。
“呵,店家。现在北方战势紧张,别说马匹,连粮食都紧张,若是你的网巾是真的北方马毛做的,又岂会只卖区区五十文?”
没想到,晏儒一句话,竟然让小贩哑口无言。晏儒微微笑了笑,挥挥衣袖,向远方走去。黄朔则是看了小贩两眼,然后跑去跟上了晏儒。
“晏儒,你还是那样敏锐啊。”黄朔来到他身旁说道。
“哎,兄长言重了,这不过是商家的小伎俩罢了。不过,我估计街上的网巾也大多是如此,我们还是去一些老字号的店里买吧。”晏儒谦和的说。
柳晏儒天生就有一种很敏锐的观察力,也擅长分析,不过在以现在四书五经,死记硬背的科举制度下,这种能力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两人在一间老字号的店里买了一顶质量好的网巾后,折返回刚刚离去的酒肆,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上几个小菜,叫上几壶淡酒,开始畅饮起来。
“兄长啊,这次你去北方游学,可有什么有趣的见闻。”酒过三巡,晏儒开口问道。
“诶,实不相瞒。”黄朔听了,有些惆怅的说道,“我这一路上,看见了很多不得了的场景。”
“是什么呢?”晏儒满心期待的说。
“我这一路,去了很多地方。”黄朔慢慢地说,“我首先去了山东,看了看曲阜的孔庙。”
“嗯嗯。”晏儒认真地听着。
“可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古迹.......”
“哦?”
“........是一路的难民。在山东,我看见一家从辽地逃回来的人.......你也知道,现在辽地在建奴的手里,而那一家人是不愿被他们统治,才从老家逃到南方的。诶,他们实在是太惨了。一家几十口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但是每人身上都有刀伤,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有的人还受了重伤,被人一路从辽地背到山东。”黄朔一脸忧伤的说,“但无论什么情况,每个男人都戴着头巾,把头包的严严实实,怎么也不肯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