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或】琼花房(3)
「……嗯,二位哥哥僅是熟識之人。」瓊自是順著二人,說的和實情不符倒也無妨。
那日聚首是三人相友之始,打那日起,瓊釀了酒總多備了份帶上,颻的布巾總多了個瓷杯,滎不渝總沏了茶與二人共享。
「娘親,女兒想與您談些事。」那日歸家,瓊在用過晚膳後,隨即向母親談起婚嫁之事。
「爹,您……指望孩兒娶妻嗎?」颻則在工坊,在與父親鑽研著技法間,好似不經意的問了。
「乾娘,您有何見?」送二人至門外,確信二人無法聽聞他的話音,滎不渝對著身旁問道。
那日二人作客,直至暮色四合,三人均分了蒲瓜兒裡裝了七八分滿、還未有人嘗過的忘憂物,相碰了碰杯後一飲而盡,才驚覺時候不早,可該回去了。
四序遷流,朔風習習已易薰風徐徐,于時冬月。
瓊的酒經三人長久研討,已漸有約略,但總覺一味欠缺。
是日,三人上了染坊,受教颻父之友。
染坊,曾有些時日名喚「查青邱」,在大唐「染坊」可指民間染布帛、絲綢等的作坊,亦可指掌染事的官署。除唐代稱染坊;於《周官》一書也有染人一官職;秦時有平准令,隋代則有因順帝即位,諱「准」字,改稱染署。
而染匠則有「賺趾」一稱。
三人跟著賺趾,房叔,從坊頭走到了坊尾,半途也在房叔的帶領下,實際練了遍染布,調了些用紅黃藍三原色依特定比例調配而生的染彩。
「瓊兒這色調可著實好看。」房叔莞爾讚道。
「謝房叔。」既然知道要來染坊,三人自然是自個兒帶了塊小方巾,準備染上自己混出的色來。
染前若有想特定的圖樣,可以繩將某一處綑起,雖說弄不出什麼花樣,但繩子的位置會是一片白,因為那兒沒染上染料,有些變化看著倒也有趣。
瓊左思右想,最終在布的中央分別綑了三條線,外圍則綑了幾條短線。成果便如同她想,在中心有了三個大環,周邊則有了小圓圈作點綴。
颻則未多想,胡亂拿了繩扎了幾處,畢竟這布染的如何他並不是多在意,能不能學了這技能他比較在乎。
滎不渝看著兩人的差異,也略想了想,自己要怎麼做呢?最後他大膽的將整塊布扭起,拿了三條繩在上頭編辮。成品雖有些差強人意,但看著倒也挺新穎。
染坊半日遊不覺在房叔詳細的介紹下結束,而後一行人便上了客棧,均分著用度請房叔用午膳。期間自然少不了三人的例行公事——品酒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