蠮螉堂∣羔羊们的平安夜(交流讨论区)(2)
而当一本书中的思想无法获得读者的认同时,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异样”,而这种感觉就是思考的动力与源泉。
接下来我想举的例子,我想把它放入“正常”的范畴内,因为它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但人们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愿将其归为“非正常”之中。而这种事物便为“炫耀”。我们向他人炫耀我们的财富,或是卖弄我们的学问,渴求他人对我们另眼相看。然而,人们有时尽管意识到认同感对于他人有多么“重要”,但还是厌恶他人这样做。“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太宰治如此说。我并非认同他的生活方式与理论,但是这句话或许点出了世俗的“朋友”的一部分真面目吧.
至于认同感与存在感,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西泽保彦在书中所提出的“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在同系列的《苏格兰游戏》一书中,西泽提出:
“所谓正常的人际关系,是要和别人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成立的。不管是多么亲密的关系,都必须尊重对方的‘个性’,这是理所当然的规矩。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完全不遵守这种规矩。在‘爱’的名义下,对方会侵害这种‘个性’。而这种侵害,变成自己存在价值的证明,甚至错误地当作了人性本身。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亲子关系吧。父母将这种踏入子女‘个人领域’的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将行使这种义务当作自己的使命。
“这并不局限于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夫妻关系、邻居关系、职场同事关系——以上所说的,可以套入这里面的任何一种关系当中。极端的说,人类总会错误地以为如果不侵害他人的‘个性’,就不算真正的爱情或友情。而当和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时,则会让人感到冷漠无情。这种错误之所以能够横行其道,是因为有人将这种个性被侵害的事情,当做快乐来感知。
“说到底,人类之间的关系,都是同样的构造。主张在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是保全个人人格的理所当然的权利。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主张却往往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会被人说成是高不可攀——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人。这里面,还有嫉妒的元素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