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人的围剿——2016年雨果奖作品《北京折叠》读后感
而这三个空间,确实是全篇最重要的核心元素。作者笔下的未来北京,城市被划分为三种空间,第一空间与二、三空间处于土地的正反两端,当第一空间存在于地表时,第二、三空间则沉于地底。每过24小时,整座城市会发生翻转。翻上地表的城市开始生活运转,而被翻下去的空间里的人则进入睡眠。人为分配的不仅是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五百万人能够享用连续的24时生活。而当他们陷入睡眠时,升到地表第二、三空间,则需共享这宝贵的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生活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10点工作到清晨6点,随后他们再次集体进入睡眠,地面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开始重新接管城市。
《北京折叠》并非一篇硬科幻作品,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作为一篇小说,故事本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没有惊为天人的情节,事件的走向基本不出读者的意料。老刀作为底层人民,在观摩和经历了与自己所处区域完全不同的“上层社会”之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应有的位置。除了获得的几十万报酬,一切都没有改变。其中登场的角色和仅有的冲突都缺乏新意,并且无法对情节造成真正的影响,我们好像就随着老刀一起度过了这24小时,看到了很多,却没有改变什么。
而这篇作品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气质。在平铺直叙的娓娓道来中,它营造出了最贴近真实的氛围。正因为情节的波澜不惊和作者的克制,我们才不会被故事本身或某些设定所抓住注意力,而更能纯粹地体味这个社会给人带来的感受。
然后我们会发现,除去那些先进的设定,这座城市,与如今的大都市相比,又有多少区别?
实际上,有一个深刻的话题早已被科幻作者们多次提及,那就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阶级分化。即使除去那些学者专家们严肃地研究,近些年来流行的提科幻题材作品——《饥饿游戏》、《雪国列车》、《极乐空间》、《分歧者》等热门电影,实际上或多或少都触及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