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那些事(11)------人性的“光辉”、“恶臭”与利己主义
最普遍的问题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无论是善还是恶,都是从蹦跶到地球的那一刻起,便赋予给人所特有的初始属性
简称:人性
在哇哇啼哭开始,人与其他动物就彻底区分
然而,接下来即将面对的世界,或多或少会使得人类习得当前环境下的伦理观与道德观
简称:良知
后天习得的“良知”,并不会抑制住人性的光辉与恶臭,只是拥有抉择的机会
是选择所谓良知的、让人称赞的善;还是选择所谓人性的、让人质疑的恶?
为什么我今天讲这个呢?
因为小说内的主体是人,只要是个人,就有人性
生而为人,仅此而已
可惜的是在绝大多数的小说内(尤其是网文),你是看不出任何人物有散发任何有关人性的表现或表达,无论是光辉还是恶臭
倒是在现代文学,更突出的是在当前身份下而散发的良知,跟人性的善结合,即是人性的光辉;然而在古典文学,更突出的是在当前身份下的利己主义,跟人性的恶结合,即是人性的恶臭
假若做出的举动无关善恶,那即是利己主义,例如交易
人若是抛去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都是利己的
可能很多人吧,把性格当作人性,比如容易害羞……很抱歉,这不是人性 ,这只是对当前环境状态下做出的反应,本质上还是利己的
如果想在小说中如何描绘人性,记住一句话:在无关环境,对当前事项做出最本能最自然且无需过多思考的反应,即是人性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之前要先给角色定位下,顺序是人→性别→角色
比如说医生,首先他是个人,其次是个医生(这性别男女都无所谓)
医生的医德是救死扶伤,要积极面对每一位患者,这属于良知/操守
但医生是个人啊,面对无数的患者都要保持高度集中,对重复事项会感到急躁,这属于人性
由于此时把良知/操守摆在前面,抑制住急躁,才不会在患者面前发火
问题来了,假如出现个极端情况,比如说突然要给某些危重患者做手术并有极大可能有被感染且不治的风险
人面对危险是会惧怕的,是会退缩的,那么医生选择拒绝手术,因为人家真的怕
医生在此时不仅是医生,人家也是有孩子,有父母,有前途光明的未来,一旦出事那么这些都没了,更何况是有极大可能没命呢?
此时把人性的惧怕摆在前面,抑制住良知/操守,便选择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