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读后感锦集(16)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现如今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多数人都喜欢读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式的美文,自认为这是属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其实这种没有体系的阅读,并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任何的体系,反而会令人失去自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第一句一路向上,拉开了儒家格局,开启了儒家立人的高远之路。它告诉我们,大学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来,恢复它的天然本性。不仅如此,人人不仅要恢复自己的德行,更是要用这种德行的光辉去照亮别人。所以《大学》所立足之点,不仅仅是如何修身,更有治国安邦平天下。儒家的思想,从来不只是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这与儒家一直倡导的入世虽然有关,但其意义更是为后世标明了人生的处身立世之道。不仅有强烈的自律意识,更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是高境界,大格局。便如佛教佛法有关于“小乘”与“大乘”之别,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着重自己解脱,而大乘佛法着重利他,既自度,又度他人。其实教师便是一种度人的职业,做好这个职业,“明明德”是基础,“亲民”更是必要,这才能为社会实现“至善”,在如今社会,能做到“明明德”已是少之又少,“亲民”更是身外之事,更不用提“至善”了。
但是,教师不能,教师必得有兼济天下的心志,才能教育出胸怀家国的学生。退一万步说,任何一个普通人,我们或许做不到“亲民”,至少做到“明明德”,何尝不是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一直很喜欢一句非常有情怀的诗:位卑未敢忘忧国。格局要大,做事要稳,内心要静,立身要正,正是大学之道。
大学读后感2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第一句一路向上,拉开了儒家格局,开启了儒家立人的高远之路。它告诉我们,大学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来,恢复它的天然本性。不仅如此,人人不仅要恢复自己的德行,更是要用这种德行的光辉去照亮别人。所以《大学》所立足之点,不仅仅是如何修身,更有治国安邦平天下。儒家的思想,从来不只是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这与儒家一直倡导的入世虽然有关,但其意义更是为后世标明了人生的处身立世之道。不仅有强烈的自律意识,更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是高境界,大格局。便如佛教佛法有关于“小乘”与“大乘”之别,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着重自己解脱,而大乘佛法着重利他,既自度,又度他人。其实教师便是一种度人的职业,做好这个职业,“明明德”是基础,“亲民”更是必要,这才能为社会实现“至善”,在如今社会,能做到“明明德”已是少之又少,“亲民”更是身外之事,更不用提“至善”了。
但是,教师不能,教师必得有兼济天下的心志,才能教育出胸怀家国的学生。退一万步说,任何一个普通人,我们或许做不到“亲民”,至少做到“明明德”,何尝不是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一直很喜欢一句非常有情怀的诗:位卑未敢忘忧国。格局要大,做事要稳,内心要静,立身要正,正是大学之道。
大学读后感2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