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韩炳哲倦怠社会读后感收集(4)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用来专指服务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工作对个体的能力、精力和资源等的过度要求时而产生的身体和情绪上的极度损耗状态。因其对个体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较大危害性,在过去的40年中,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多种行业之中。在对职业倦怠的测量中,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是Maslach的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Inventory,MBI),该量表共有三个版本:通用版,教师版和服务行业版,在我国均已得到修订。
Demerouti 提出职业倦怠的要求-资源模型。他认为,不同行业人员工作倦怠的原因大致都可以分为两类: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其中工作要求主要与工作倦怠的耗竭成分(exhaustion component)有关,而工作资源主要与解离(disengagement)有关。法官这一职业群体在我国的工作要求高,工作对象复杂,工作资源有限,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状态之下,按照Demerouti 的理论,他们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然而一直以来,我国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不同警种的警察和医护人员群体,对法官群体的研究较少。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问题,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社会支持作用机制的假设主要包括主效应模型、缓冲作用模型和动态模型三种。
支持缓冲作用模型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对人格、认知和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对个体心理健康起到间接的缓冲作用。因此,应对方式很可能在法官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间作为中介变量或(和)调节变量而存在。为验证此假设,本研究拟以我国法官为研究对象,调查法官职业倦怠现状,研究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寻找应对方式在其中作为中介变量和(或)调节变量的实证依据,以期深入了解我国法官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