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读后感总汇(24)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老子渴望为政者放弃有为之心,回到“结绳而用之”那种粗犷、简单而纯朴的为政状态,不与民斤斤计较,没有尔虞我诈,人人返朴归真,人人明道,而不是主张消灭文化,重回蒙昧。“结绳而用之”,这也是老子描绘的“小国寡民”盛世下的景象之一。
6、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白话:天下治理达到了极致。食物是甘甜的,衣服是美丽的,居所是安适的,习俗是令人愉悦的。
阐述:“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小国寡民”为政下,出现的第五种盛况,即百姓幸福美满。第一,“至治之极”,是真正的天下大治,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生活非常充足,人人满足于自然赐予自己的一切。“甘”“美”“安”“乐”四字代表了极高的生活水平,并且从“美”“乐”,可以看出老子是文化、艺术的倡导者。“俗”,主要是指文化生活,既包括婚俗、丧俗、节日习俗,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和行为规范,还包括体育、绘画、雕塑、音乐等文体娱乐活动,这些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故曰“乐”。有人将这几句译成“民自以其饮食为甜美,自以其服装为美观,自以其居所为安适,自以其习俗为欢乐”,不妥。老子讲的是真富,而不是以“贫”为“富”。老子曾说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又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我无事而民自富”,可见,老子希望人民实实在在的富足,而不是徒有精神之富足。这又是老子描绘的“小国寡民”盛世下的景象之一。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白话: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互闻,民风纯朴、不慕浮华,民心清静、自然、强大,各安本分,自享天年。
阐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小国寡民”为政下,出现的第六种盛况,即国与国和睦相处,人人可安享晚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这是一派繁华、富足、和睦之景,一是指社会和谐、人丁兴旺,而“千里无鸡鸣”,常用来形容萧条凄凉之景象;二是指国与国和睦相处,没有纠葛,没有纷争,相安无事。春秋晚期,诸侯国多如牛毛,大小不一,所以会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现象。“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死”,老子在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人活于人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或夭折,或横死。民能慢慢变老,最终寿终正寝,说明生活安逸平和,少有疾病痛苦,说明无欲无念无忧无愁,说明内心强大而宁静,说明内心明白,这是何等之境界与修为。
6、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白话:天下治理达到了极致。食物是甘甜的,衣服是美丽的,居所是安适的,习俗是令人愉悦的。
阐述:“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小国寡民”为政下,出现的第五种盛况,即百姓幸福美满。第一,“至治之极”,是真正的天下大治,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生活非常充足,人人满足于自然赐予自己的一切。“甘”“美”“安”“乐”四字代表了极高的生活水平,并且从“美”“乐”,可以看出老子是文化、艺术的倡导者。“俗”,主要是指文化生活,既包括婚俗、丧俗、节日习俗,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和行为规范,还包括体育、绘画、雕塑、音乐等文体娱乐活动,这些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故曰“乐”。有人将这几句译成“民自以其饮食为甜美,自以其服装为美观,自以其居所为安适,自以其习俗为欢乐”,不妥。老子讲的是真富,而不是以“贫”为“富”。老子曾说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又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我无事而民自富”,可见,老子希望人民实实在在的富足,而不是徒有精神之富足。这又是老子描绘的“小国寡民”盛世下的景象之一。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白话: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互闻,民风纯朴、不慕浮华,民心清静、自然、强大,各安本分,自享天年。
阐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小国寡民”为政下,出现的第六种盛况,即国与国和睦相处,人人可安享晚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这是一派繁华、富足、和睦之景,一是指社会和谐、人丁兴旺,而“千里无鸡鸣”,常用来形容萧条凄凉之景象;二是指国与国和睦相处,没有纠葛,没有纷争,相安无事。春秋晚期,诸侯国多如牛毛,大小不一,所以会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现象。“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死”,老子在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人活于人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或夭折,或横死。民能慢慢变老,最终寿终正寝,说明生活安逸平和,少有疾病痛苦,说明无欲无念无忧无愁,说明内心强大而宁静,说明内心明白,这是何等之境界与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