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十课读后感摘录(18)
2022-08-23 来源:百合文库
从哪以后,我很少再去奶家,我知道先是奶不喜欢我再去,后来是妈死活不让我去,后来听说是我一去奶家,爸爸就会挨训,爸爸就回来和妈妈吵架,妈也不去的,但爷爷却总是来家里要钱,如果爸妈没钱,连四个姑姑也站在门口骂妈,那时候,爸妈的工钱还没领到手,就被爷爷在厂里截走了,这还不够,爸还在厂里借了好多的债,妈稍有不满,就会被爸爸打,我吓得哇哇哭,妈总是怀里搂着我,任爸爸踢打,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很怕奶奶,爷爷,还有姑姑们,我恨爸爸!因此我总是看见妈半夜里坐在炕上,晃着哼一首很熟悉的悲歌,姥姥很远,坐火车要两天的路,我总是看妈在静静的落泪,也不知是想家还是什么,妈不善谈,总是不语,有时抱着我摇晃着哼着悲歌,眼泪穿了线样的掉下来。
近日读过了张翔女士的著作《重塑》,张翔女士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和具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有很深的接触。为了探索如何走向通往丰盛、喜悦的人生道路,张翔女士结合中西方心理学理论,并与中国古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重塑》一书的主旨,便是作者经过实践总结出的悟、纳、合、聚、成、爱体系。
作者在前言里进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又要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初,作者以为自我的付出与帮助他人便是自己成就人生价值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渐渐领悟到没有人需要被帮助,没有人需要被改变,只是她自己觉得那些需要改变。
《孟子——离娄上》中记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家也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外在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心的体现,一切本无好坏对错,都是自己的心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事事是好事,不仅仅是每一件事情上都能找到好处,而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悟
作者在第一章《悟》的开始,阐明不同的人赋予同一事物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断地赋予周遭一切人事物以他所以为的意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如意”,都与外界没有关系,只是比如我们觉得被“冒犯”等之后,自己觉得不如意罢了。是我们自己赋予了这件事不如意的意义,所有的认知都是处于自己的角度。学生读至此处,很有感触,因为自己便是常常觉得事事不如意的那个人,而之前虽也了解“不如意”的心态源自于自己心量的狭窄,但通过作者从事理上细致剖析出“不如意”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对此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近日读过了张翔女士的著作《重塑》,张翔女士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和具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有很深的接触。为了探索如何走向通往丰盛、喜悦的人生道路,张翔女士结合中西方心理学理论,并与中国古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重塑》一书的主旨,便是作者经过实践总结出的悟、纳、合、聚、成、爱体系。
作者在前言里进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又要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初,作者以为自我的付出与帮助他人便是自己成就人生价值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渐渐领悟到没有人需要被帮助,没有人需要被改变,只是她自己觉得那些需要改变。
《孟子——离娄上》中记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家也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外在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心的体现,一切本无好坏对错,都是自己的心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事事是好事,不仅仅是每一件事情上都能找到好处,而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悟
作者在第一章《悟》的开始,阐明不同的人赋予同一事物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断地赋予周遭一切人事物以他所以为的意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如意”,都与外界没有关系,只是比如我们觉得被“冒犯”等之后,自己觉得不如意罢了。是我们自己赋予了这件事不如意的意义,所有的认知都是处于自己的角度。学生读至此处,很有感触,因为自己便是常常觉得事事不如意的那个人,而之前虽也了解“不如意”的心态源自于自己心量的狭窄,但通过作者从事理上细致剖析出“不如意”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对此有了更清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