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详细解读读后感汇总(16)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其次,反垄断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反垄断法主要着眼于从宏观层面维护国家的基本市场结构和总体竞争秩序,其关注点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保护某个特定市场主体的个体利益。反垄断法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进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都是从竞争的角度,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但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立法目的不同。反垄断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为了防止竞争过度,消除恶性竞争的影响,主要是维护微观的竞争秩序。二是作用不同。反垄断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不是为了维护个别市场主体的具体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则主要是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规范方式不同。反垄断法的规定和适用比较原则,灵活性和政策性较强;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和适用则比较具体。四是调整方法和救济措施不同。反垄断法主要是事前的预防和规制,偏重行政手段,并辅以民事制裁;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救济,以民事制裁手段为主,辅以行政和刑事制裁的手段。
第三,反垄断法本身蕴含着较强的政策取向。相对于其他法律制度而言,反垄断法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就遵循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即反垄断法律制度既要有利于保护市场竞争,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更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现行产业政策相协调。我国反垄断法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状况,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国情。目前,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尚不成熟,市场存在着竞争不充分、不适度的实际情况,各类企业发展不平衡,竞争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壮大,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发挥反垄断制度的导向作用和约束功能,使反垄断法成为制止垄断,鼓励竞争,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工具。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和适用则比较具体。四是调整方法和救济措施不同。反垄断法主要是事前的预防和规制,偏重行政手段,并辅以民事制裁;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救济,以民事制裁手段为主,辅以行政和刑事制裁的手段。
第三,反垄断法本身蕴含着较强的政策取向。相对于其他法律制度而言,反垄断法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就遵循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即反垄断法律制度既要有利于保护市场竞争,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更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现行产业政策相协调。我国反垄断法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状况,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国情。目前,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尚不成熟,市场存在着竞争不充分、不适度的实际情况,各类企业发展不平衡,竞争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壮大,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发挥反垄断制度的导向作用和约束功能,使反垄断法成为制止垄断,鼓励竞争,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