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时态读后感合计(8)
2022-08-19 来源:百合文库
其实,对于一本书,我们首先就是要用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阅读,而不是去膜拜。任何书籍,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思考去读。这就是一个通往理性的过程。当然,许多作者都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而寻找各种理论来支撑,那么我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分析,辨别。甚至在开始对他们产生某种畏惧的思想也是正常的。我记得曾经说过,有两位老师提过读书的三种境界,一种是要对书籍仰视、平视、俯视,另一个老师说要做到三个层次: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把这两个观点统一来看,他们的意思相同。前两个都可以达到。但是第三个永远不可能实现。如果某一本书被我们俯视,则没有阅读的价值了。如果我们读的是经典,就永远不要有俯视和以书为徒的看法。这不仅仅是狂妄不狂妄的问题,而是阅读态度的问题。
需要我们对话阅读的书籍不是所有的书籍 ,而是有选择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经典永远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是和我们一同成长,而其永远是在我们之上的。当我们自己处于不同层次的时候,我们对同一本书的阅读理解的层次也不相同。所以,这种理解就不断的可以和书中的文字或者作者进行对话,他们也同样在进步。
做到对话又不是那么困难的,关键是我们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不断的在他们的语言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这就是一种批注的方式。鲁迅有这样一个习惯,有人向他借书,他一般是不借自己读的那本的,而是买一本新的,送给他人。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有自己的批注,自己的思想在上面,这就是在对话。
有时候我们好像读的时候是明白的,但是却写不出来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自己没有读懂,有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犹如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似乎理解了,感受到了。如果不举手发言,不表述出来,就不能算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读书的对话如同课堂师生对话是一个道理。
要做到对话,首先就应摆正自己与书的平等关系。课堂为什么总是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就是因为许多老师的问题是伪问题,不能让学生真正与老师平等对话。读书亦然。其实,我们读书多少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了多少。
需要我们对话阅读的书籍不是所有的书籍 ,而是有选择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经典永远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是和我们一同成长,而其永远是在我们之上的。当我们自己处于不同层次的时候,我们对同一本书的阅读理解的层次也不相同。所以,这种理解就不断的可以和书中的文字或者作者进行对话,他们也同样在进步。
做到对话又不是那么困难的,关键是我们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不断的在他们的语言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这就是一种批注的方式。鲁迅有这样一个习惯,有人向他借书,他一般是不借自己读的那本的,而是买一本新的,送给他人。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有自己的批注,自己的思想在上面,这就是在对话。
有时候我们好像读的时候是明白的,但是却写不出来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自己没有读懂,有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犹如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似乎理解了,感受到了。如果不举手发言,不表述出来,就不能算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读书的对话如同课堂师生对话是一个道理。
要做到对话,首先就应摆正自己与书的平等关系。课堂为什么总是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就是因为许多老师的问题是伪问题,不能让学生真正与老师平等对话。读书亦然。其实,我们读书多少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