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王阳明读后感汇编(16)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如董老所言,外在的生灭不过是历史在人心视窗上的显示变换,无非审美!
难道是千年前的语言表现形式,社会环境以及历史长时间的间隔以致理解上的偏差?需得由现代开悟的西方人以现代语言加以诠释,不得其解?
关键还是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人类对于强迫性思维的无意识认同。
在没有止定安而后虑(思维)的产物,只能是思维幻觉投射的怪物。
埃克哈特。托利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出脱离无意识思维的要点:当下全意识的临在。南怀瑾,元音大师的教法于此并无二致。但作者作为一个开悟的现代人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派别(无心理性标签),其立场,用意,语言更贴近现代人所处的现代社会环境,故对于国人来说,可以从一种现代的理解方式方法进入古老禅宗的门径。
给现代修行人提供了一种合乎现代思维方式的日常修心法门。
目前的许多心理
存在之性,即真我之性,当下即解脱。解脱也无解脱,只是当下全意识的临在!
《送宗伯乔白岩序》读后感 篇1
今天读王阳明先生的《送宗伯乔白岩序》,让我仿佛看到两位先生相对而坐,两杯清茶,惬意论道。“一,天下之本也。”读到这句时,没有如前文一样,一问一答中有答案。老先生的“天下之本”是什么?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儒家追求“仁”;佛家追求万事皆空。
读完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让我看到了老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千难万险。从少年时独闯塞外,到龙场悟道,立下了宏伟志愿:“做圣人”。
在这篇序中,老先生从“学而专”步步深入,最后汇成一个“一”,天下之本。这是不是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就是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找到自己光明的那颗心。有了那颗心才能“学而专”,才能“学而精”。
今天的我们立于天地之间,不能辜负自己的人生,不能辜负这段人生的岁月。用致良知,用心学的智慧去指导,去引领,去塑造我们的人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能显现出来。
难道是千年前的语言表现形式,社会环境以及历史长时间的间隔以致理解上的偏差?需得由现代开悟的西方人以现代语言加以诠释,不得其解?
关键还是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人类对于强迫性思维的无意识认同。
在没有止定安而后虑(思维)的产物,只能是思维幻觉投射的怪物。
埃克哈特。托利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出脱离无意识思维的要点:当下全意识的临在。南怀瑾,元音大师的教法于此并无二致。但作者作为一个开悟的现代人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派别(无心理性标签),其立场,用意,语言更贴近现代人所处的现代社会环境,故对于国人来说,可以从一种现代的理解方式方法进入古老禅宗的门径。
给现代修行人提供了一种合乎现代思维方式的日常修心法门。
目前的许多心理
存在之性,即真我之性,当下即解脱。解脱也无解脱,只是当下全意识的临在!
《送宗伯乔白岩序》读后感 篇1
今天读王阳明先生的《送宗伯乔白岩序》,让我仿佛看到两位先生相对而坐,两杯清茶,惬意论道。“一,天下之本也。”读到这句时,没有如前文一样,一问一答中有答案。老先生的“天下之本”是什么?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儒家追求“仁”;佛家追求万事皆空。
读完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让我看到了老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千难万险。从少年时独闯塞外,到龙场悟道,立下了宏伟志愿:“做圣人”。
在这篇序中,老先生从“学而专”步步深入,最后汇成一个“一”,天下之本。这是不是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就是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找到自己光明的那颗心。有了那颗心才能“学而专”,才能“学而精”。
今天的我们立于天地之间,不能辜负自己的人生,不能辜负这段人生的岁月。用致良知,用心学的智慧去指导,去引领,去塑造我们的人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