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读后感细选(1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而在严更望的《治史三书》里,他以自身的深厚而丰富的经验来讲述治史方法和技巧,虽然很多针对性的例子和涉及到相关作者研究唐史及魏晋南北朝史,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印象我对此论著的理解。在此书第一篇开头一节讲“原则性的基本方法”中探讨“专精”与“博通”的关系,“专不一定能精,能不一定有相当的博;博不一定能通,能通久不一定有相当的博。”为要专精,就必须要有相当的博通。各种学问都是如此,尤其是治史。因为历史牵涉到人类生活的各层面,非有相当的博通,就不可能有专而能精。就如作者所说因此就很难有青年史学家。这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要博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喜欢进牛角尖的学者,就凭看几本书和看个别的现象大胆推断。这类所谓的学者不仅大大贬低所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更可怕是误导很多盲从的年轻人。因此在我看来“专精”只是我们所要发展的方向,要达到此目标必须以“博通”为基础,脱离的“博通”的“专精”仅仅是一味片面的看法和没有根据的道理。
如同宗教学家缪勒所说“只知其一,实其一无所知。”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局限在很狭小的范围内,自己感觉什么都懂一点,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却变得措手不及,我从下手。因而无法走向“专业”方向。比如我们身为一名研究藏传佛教的学生,对世界其他宗教没有总体的了解,怎么能证明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是值得学习和研究。这点上很多人没有走出去看看,总在自己文化范围内评价自己。虽然在文化相对性上讲,一个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但这些都必须在“博通”的前提下能够看的更加清楚。
在此书第二节上讲“几条具体的规律”里画龙点睛地告诉我们几条最基本的规律,每几条的内容看似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而此书的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在这里。第一点谈到,任何时候“尽量少说否定话”,那么不显眼一句话如果不是事先没有谈到其学术价值,要我老实交代,此书在我的眼前停留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一分钟。后来细想默默感叹大师不平凡的智慧。接下来就是“不要忽略反面的证据”这更是说道我的心里,平时写写东西时总是尽量搜集有利的证据,因此达到自己所要证明的观点,而反面的证据不仅不屑一顾而且担心更多人能以此反驳。在接下来第三节里谈到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论题选择,带着从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帮助的想法去认真阅读。作者讲述了不少看法,其中“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中作者谈到“我们为研究工作,最好多做具体的问题,少讲抽象的问题。研究具体问题,用可靠的史料,下深刻的功夫,一定能获得客观的成绩,而且所获得成绩比较容易站得住脚。
如同宗教学家缪勒所说“只知其一,实其一无所知。”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局限在很狭小的范围内,自己感觉什么都懂一点,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却变得措手不及,我从下手。因而无法走向“专业”方向。比如我们身为一名研究藏传佛教的学生,对世界其他宗教没有总体的了解,怎么能证明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是值得学习和研究。这点上很多人没有走出去看看,总在自己文化范围内评价自己。虽然在文化相对性上讲,一个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但这些都必须在“博通”的前提下能够看的更加清楚。
在此书第二节上讲“几条具体的规律”里画龙点睛地告诉我们几条最基本的规律,每几条的内容看似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而此书的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在这里。第一点谈到,任何时候“尽量少说否定话”,那么不显眼一句话如果不是事先没有谈到其学术价值,要我老实交代,此书在我的眼前停留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一分钟。后来细想默默感叹大师不平凡的智慧。接下来就是“不要忽略反面的证据”这更是说道我的心里,平时写写东西时总是尽量搜集有利的证据,因此达到自己所要证明的观点,而反面的证据不仅不屑一顾而且担心更多人能以此反驳。在接下来第三节里谈到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论题选择,带着从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帮助的想法去认真阅读。作者讲述了不少看法,其中“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中作者谈到“我们为研究工作,最好多做具体的问题,少讲抽象的问题。研究具体问题,用可靠的史料,下深刻的功夫,一定能获得客观的成绩,而且所获得成绩比较容易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