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米脂婆姨记读后感集锦(28)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生活的关键在于把握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细心而随性的享受日常生活,才能收获到最实在,最诚挚的人生。这便就是贾平凹在对月的思考中体悟到的日常生活的真挚。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懂得发掘并把握当下之美的人并不多,贾平凹是少数中的少数。贾平凹在对月的觉悟中感到把握现在才是真实。
六、空灵、静谧的的审美,“静虚”的禅意。
翻开他的另一篇优美散文《月迹》 ,笔者感受到作者是在以月的轻盈的踪迹来构筑空灵静谧的意境。竹窗帘,穿衣镜的上的月似来去飘逸的少女,是那么的神秘,是那么的美好。而院中的月是玉玉的,银银的白光,不禁让人产生“桂花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幻想;虚幻的嫦娥在与三妹的比附当中,有了真实的纯美;作者在感悟到美的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禅悟。作者说每人杯中都有月,酒喝下去每人心中就有了月,这何尝不是作者在虚实的意境中阐发的“人人自心月”的禅思呢;紧接着作者所描绘的月照河水和沙滩,人和万物,这水中的月和眼中的月何尝不是展示出“千江有水千江月”,“人人自心月”的禅理呢。散文通过对皎洁明月的追寻,营造了一种静谧空虚的境界,而作者于此种境界之中内心也得到了满足。
七、月下融融,超越隔阂。
在禅宗的学说里,他们认为生命和时空之间是有障碍的。因为生命是有限的,而时空则是永恒无限的,有限的瞬间的生命永远不能进入无限的永恒。这便构成了生命与时空间的无法消除的隔阂。然而,在贾平凹的笔下,这种障碍却被超越了,超越的方法就是在瞬间和具体中体验生命的无限与永恒。欣赏贾平凹的《空谷箫人》,《静虚村记》和《夜在观云台》这三篇散文,笔者发现作者都是在寻求这种超越。《空谷箫人》中的姑娘并没有感觉到生活在山村之中有什么烦恼,反而却对作者这样的城里人的烦恼感到不解。作者从她身上体悟到人只要不把自己的一隅的狭小和世界的宽广,一己的有限和生命的无限对立起来,就能实现无限和永恒,就像那位姑娘像一根竹子一样安安分分的生长在山野里。《静虚村记》也是一样,作者为了寻求安静而来到山村,山中的生活虽较城市的生活落后,但村民都居住其中而毫无觉察,他们每天的生活不^是些很平常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