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庄子胠箧的读后感汇聚(80)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既然是故事,那么就要从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其内容,然后联系社会生活抽象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教学思路在理解《秋水》一文的思想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有不少的教师在分析《秋水》中的人物形象时只注意到了河伯一人,其实不然。海神若也应该是本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只是在节选的文中海神没有具体的言语行动而已,但以河伯的目光看到的又何尝不是海神的形象(汪洋恣肆,波谲云诡)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文章既然通过“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能把河伯的形象凸现出来,那么,在此就可以从河伯的惊叹来把海神若的形象比较出来。智者不言,大者不言。庄子想真正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位睿智的海神,它无言地静默着,只是以自己雄伟的形象向前来的河伯昭示着自己的广博和丰富。这与老庄的“大象希形、大音希声”的辩证思想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不可这样同学生理解:在文章中也正是没有具体描摹海神若的形象,才恰好地赋予了海神无穷的形象呢?是的,在庄子的文章中,它常常与自然同化的形象来展示其形象的无穷性,“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庄子在《逍遥游》中的理想境界,我们实在很难也不必要对这位作逍遥游的智者做出具体的描摹。
在中国文化中是十分讲究个人的思想内化的,《秋水》中的河伯也正是在这样一位智者面前才悟出了什么叫天下之美、什么叫大智慧?与河伯开始的欣然自喜,后来的望洋兴叹相比,我们对这样一位海神是不是多了一种敬仰呢?它似乎并不在乎河伯的自狂,也不在乎河伯的赞颂,它依旧是它,接纳百河,吞吐吸纳,在这里,我们难道不会想到这样一位海神,它又何尝不是庄子对自己理想的具体写照呢?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是《秋水》中海神闻河伯感慨之后一番话。“自多”和“自多于”说的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汲取以成其“多”让人觉得你“多”,而不应该以为“多”比某某“多”也。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一个人要是一旦觉得自己“多”了,就会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会停步不前,失去了原来的进取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