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学这本书读后感摘录(1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他在《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思想,认为“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徐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并未否定灵活性的重要性。“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整有乱,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 ,而其病又实可愈”。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况下,医生应当发挥主观的创造性,运用巧思奇法, “然后天下之病,千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险处参悟通澈 ,而后能临事不眩”。这种来自个人体悟、高度灵活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任何规范无法全部包容或完全替代的。
徐氏对于方药的配伍运用也很有见解,他坚决反对那种不顾病人具体病情动辄用猛烈之药截邪气或以峻补之药遏制邪气而取得一时疗效的做法,反对不辨虚实滥用补药,他认为用药之力除考虑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外,还要考虑其气、味、色、质、形及所生之地,以其偏性调和脏腑;他还强调方和药有密切的关系 ,但方和药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因此,他要求医家,在临床制方遣药之时,务必切合病情,作到既守法度,又不拘泥。使所创制之方“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则无方不本于古法”。
医学书籍读后感6
最近买了一本黄帝内经看,古文搭白话文的那种,不过还是觉的看的好枯燥,几乎都只能在看白话文,在这里和大家谈谈选择医学书籍的心得。
凡学过医的人大概都知道,读医学名著就和上学的时候读四大名著一样,除了爱好,这也是一件应该必修的事一样,等等,但是通常看完了以后处在一个完全不能消化的阶段,就好象你吃了很难消化的糯米一样,不过呢可以吃助消化的药来帮助,而这些没有办法消化的知识,则是要在临床实际体验中才能消化。所以选择书籍的时候,如果有临床的案例,理解起来的话会快很多,用到病人身上的话也很容易想起来该怎么具体运用。
徐氏对于方药的配伍运用也很有见解,他坚决反对那种不顾病人具体病情动辄用猛烈之药截邪气或以峻补之药遏制邪气而取得一时疗效的做法,反对不辨虚实滥用补药,他认为用药之力除考虑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外,还要考虑其气、味、色、质、形及所生之地,以其偏性调和脏腑;他还强调方和药有密切的关系 ,但方和药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因此,他要求医家,在临床制方遣药之时,务必切合病情,作到既守法度,又不拘泥。使所创制之方“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则无方不本于古法”。
医学书籍读后感6
最近买了一本黄帝内经看,古文搭白话文的那种,不过还是觉的看的好枯燥,几乎都只能在看白话文,在这里和大家谈谈选择医学书籍的心得。
凡学过医的人大概都知道,读医学名著就和上学的时候读四大名著一样,除了爱好,这也是一件应该必修的事一样,等等,但是通常看完了以后处在一个完全不能消化的阶段,就好象你吃了很难消化的糯米一样,不过呢可以吃助消化的药来帮助,而这些没有办法消化的知识,则是要在临床实际体验中才能消化。所以选择书籍的时候,如果有临床的案例,理解起来的话会快很多,用到病人身上的话也很容易想起来该怎么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