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后一章的读后感收集(36)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四、老子对仁义、礼的见解。
不同于儒家学派的观点。《老子》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所谓"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才有严重的虚伪。家庭陷于纠纷,才有所谓孝慈,
在老子看来,我们所讲的仁义和伦常,都是因为"道"丧失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废、国家混乱和家庭不和的时代,仁义礼法才会成为社会的需要。所以老子认为应该废止文明和仁义,从小康社会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时代,即没有邪恶,不需要道德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真正充满道德、仁义、孝慈、信义的小国寡民时代。小国寡民的社会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五、老子的政治及社会哲学
《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不同于儒家学派的观点。《老子》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所谓"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才有严重的虚伪。家庭陷于纠纷,才有所谓孝慈,
在老子看来,我们所讲的仁义和伦常,都是因为"道"丧失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废、国家混乱和家庭不和的时代,仁义礼法才会成为社会的需要。所以老子认为应该废止文明和仁义,从小康社会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时代,即没有邪恶,不需要道德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真正充满道德、仁义、孝慈、信义的小国寡民时代。小国寡民的社会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五、老子的政治及社会哲学
《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