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于漪教育思想读后感豆瓣整理(2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清水源头”在哪里?课堂的生命活力又缘自何方?于老师认为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是与自己相平等的生命个体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灵性和悟性是否得以被唤醒。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因此我始终觉得语文教师更应该像一位农民,带着对种子的企盼和对果实的热望,像侍弄庄稼一样去待弄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的智慧,吸吮语文的营养,在他们拥抱语文的同时,也让语文滋润他们的整个生命。回想自己在一线工作的经历,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以下的两个方面和于老师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1、丰富语文的外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人人都熟知的美国教育家华特的一句经典概括。我开阔着自己的思路,作了较多的尝试,学生和我一起尝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甜头。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适时地把自己生命中的经历与见闻巧妙地穿插在文本内容的讲授中,让知识或道理变得更加感性与直观,一届又一届学生脸上荡漾着的同样的微笑让我把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了2007年——我的最后一届学生;我也会紧紧抓住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细节,让他们或描绘或议论,交流时的热闹场面又促使着我更细心地去关注生活。我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读者》、《青年文摘》、《中文自修》,甚至是学生摘抄来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赏析的内容。2004届的那一拨学生,我带着他们一起读完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2005年的寒假,又拜读了他的《借我一生》,正是籍以这样深厚的阅读基础,颜怡霞同学在我布置的一篇命题
根深则叶茂,膏沃则光烨,没有“万卷”之功,哪来“有神”之笔?其实语文教学的真谛原本很质朴。带着学生在生活的海洋、在书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那悲欢离合的场景会撩拨他们的阅读兴致,那爱憎分明的情愫会化为他们笔下的华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