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随想录读后感锦集(6)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20年前:让犯了错误的孩子给自己写信。
20年后: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更不适应所有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万不可推而广之。
20年前: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避免过失,逐步改变不良的习惯。为此,我们在每个班推行“无过失计划”。
20年后: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不去创设一种让学生安全犯错的环境,那么他或许今天在学校里看起来没有犯错,“无过失”“零缺陷”,但到了社会上就可能会犯更大的错。
20年前:批改作业的时候,用“?”代替“×”。
20年后:从根本上说,什么样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做出的事情便大不相同。同样一个“×”,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严厉背后的高期待,有的则看到一种冷漠,甚至在有的学生那里,他已经体悟到老师的某种厌烦。
20年前: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强制性的训练达到的,这就要在学校管理中强化约束,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20年后:虽然良好的习惯是靠训练养成的,但如果不知道这样的习惯给自己的未来的人生带来什么,那么这样的习惯训练还是机械的,甚至只是再次进入家长、老师“为你好”的被动之中。只有当学生知道做好规划、进行时间管理对积极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习惯的益处时,我们所期待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
20年前:设计“失望”让学生体验挫折。
20年后:只有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校园内外拥有大量自主设计、自主组织的学习与活动时,成功的快乐与挫败的失望才会自然地相伴而生,是不是需要设计让学生“失望”的活动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书中观点摘录:
1.对于教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评先进,应尽量少评先进。许多时候,学校生态都是因为甄别好坏而被破坏的。
20年后: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更不适应所有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万不可推而广之。
20年前: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避免过失,逐步改变不良的习惯。为此,我们在每个班推行“无过失计划”。
20年后: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不去创设一种让学生安全犯错的环境,那么他或许今天在学校里看起来没有犯错,“无过失”“零缺陷”,但到了社会上就可能会犯更大的错。
20年前:批改作业的时候,用“?”代替“×”。
20年后:从根本上说,什么样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做出的事情便大不相同。同样一个“×”,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严厉背后的高期待,有的则看到一种冷漠,甚至在有的学生那里,他已经体悟到老师的某种厌烦。
20年前: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强制性的训练达到的,这就要在学校管理中强化约束,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20年后:虽然良好的习惯是靠训练养成的,但如果不知道这样的习惯给自己的未来的人生带来什么,那么这样的习惯训练还是机械的,甚至只是再次进入家长、老师“为你好”的被动之中。只有当学生知道做好规划、进行时间管理对积极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习惯的益处时,我们所期待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
20年前:设计“失望”让学生体验挫折。
20年后:只有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校园内外拥有大量自主设计、自主组织的学习与活动时,成功的快乐与挫败的失望才会自然地相伴而生,是不是需要设计让学生“失望”的活动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书中观点摘录:
1.对于教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评先进,应尽量少评先进。许多时候,学校生态都是因为甄别好坏而被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