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关于后现代课程观的读后感汇集(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a、理解与收获:阅读文本:我们应该这样:读课文,等一下说说你的收获与疑惑吧!当孩子交流时,你只能够参与,不能做出评论。如果,你对文章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那么你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而且,当你觉得有些是孩子可能需要关注的地方,你可以适当施加一些外力:我觉得这的作者在用词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那么在你的外力作用下,孩子开始关注作者文笔,或者他已关注了,只是到这时候才意识到。那么他与你就在一起“跑步”了。这是皮亚杰的跑步理论。当然,如果回到现代,那就是计算个人跑步频率、阻力的问题了。不存在对个人意识的唤醒。
这是一种转变双方过程的活动。(文本与作者、教师与学生都是如此)
b、混沌至清晰: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混沌是一种最美的状态。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我个人对这一点有很多亲身感受:
“迷人的想像王国,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
这就是后现代课程观。
现代课程论的读书笔记一
在“了解性”听课中发现我们的教师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其实可以作为课程来研究。所以有了研究课程的冲动,找来了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翻看几页,感觉很深。阅读就是一种挑战,慢慢穿越,一定有所收获。
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堆积,它还包括了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的活动。学生有计划地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能,在解决各种问题的同时,发展起一定的能力、习惯和态度,例如,通过说话、记叙、报告,发展表达能力;通过事物的系统观察,发展观察能力。这就是说,课程是由知识、技能及与之相应的学生的活动组成的。
有必要授予学生明确的、系统的基础知识、技能,以便使学生自己学会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技能。这样,就得从许多知识、技能中,选择真正的基础知识、技能,并据以构成课程。
正式的课程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以后。在此之前,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是不存在。课程形成历史是比较新的,但构成课程之基础的学科本身的历史却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