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大典读后感整理(1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易经》的浓缩化、韵律感的语言表述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影响也是颇为深广的。《易经》语句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奠定了后人对文字的审美标准,后世的中医养生论著大多延续了这一特点,多以四字为一句,表述多颇为上口。
2、思维方式
2.1 象术思维
《易经》是以符号和数的概念来认识、推断、预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象术思维是《易经》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形成,两者是合一的,是数中有象,象中含数,由数推象,由象得数,互为生成。
中华养生对脏腑功能描述就充分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借助“象”的形象性来认识和表述脏腑功能。称之为“藏象”。并以易卦为纲,将脏腑、经络、九窍、体部的属性作一初步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认识[2]。并有人进一步阐释了人体五脏系列和四时、四方的关系,以其在河图、洛书上的定位规定了脏腑的生理特征。并且十二经络中手足六经与六爻数量相同,阴阳结构相似,功能相同。[3]另外更有医家发现十天干,十二地支星在人体各有对应[4]。
2.2 整体思维
中西文化差异在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最显著特点是整体,《易经》有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强调自然天地与人相互联系、依存而同为一体,反映出古人认识到顺应自然之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易经》也提出“由颐,厉吉。”意识是遵循了养生的正道,就会由危害转为吉利。
中华养生观念深受其影响,强调天人合一,根据四季自然界阳气升降浮沉情况,描述人体阳气升降浮沉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顺应天地四时养生的理念,以求阴阳动态平衡,相生相长,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功。
2.3 变异思维
《易经》易经是变化的经典,是讲变化之道的。《易经》有云“唯变所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要学会“变通”,做到与时俱进。体现在养生观念上,则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换养生法则,不墨守陈规,曲线形前进亦能收获健康的体魄。
2、思维方式
2.1 象术思维
《易经》是以符号和数的概念来认识、推断、预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象术思维是《易经》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形成,两者是合一的,是数中有象,象中含数,由数推象,由象得数,互为生成。
中华养生对脏腑功能描述就充分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借助“象”的形象性来认识和表述脏腑功能。称之为“藏象”。并以易卦为纲,将脏腑、经络、九窍、体部的属性作一初步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认识[2]。并有人进一步阐释了人体五脏系列和四时、四方的关系,以其在河图、洛书上的定位规定了脏腑的生理特征。并且十二经络中手足六经与六爻数量相同,阴阳结构相似,功能相同。[3]另外更有医家发现十天干,十二地支星在人体各有对应[4]。
2.2 整体思维
中西文化差异在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最显著特点是整体,《易经》有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强调自然天地与人相互联系、依存而同为一体,反映出古人认识到顺应自然之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易经》也提出“由颐,厉吉。”意识是遵循了养生的正道,就会由危害转为吉利。
中华养生观念深受其影响,强调天人合一,根据四季自然界阳气升降浮沉情况,描述人体阳气升降浮沉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顺应天地四时养生的理念,以求阴阳动态平衡,相生相长,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功。
2.3 变异思维
《易经》易经是变化的经典,是讲变化之道的。《易经》有云“唯变所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要学会“变通”,做到与时俱进。体现在养生观念上,则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换养生法则,不墨守陈规,曲线形前进亦能收获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