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梅岭三章读后感集锦(6)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到“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是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分析,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先从正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我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接着,作者又从反面申诉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甚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人来说,是多么不能容忍的事啊,这是作者从道理上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义”字本身就是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是面临生死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用事实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斗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对于“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的观点,从“乡”与“今”不同做法的对比中,说明不辩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见利忘义。义和万钟哪一个重要?义和利哪一个更重要?课文用铁一般的事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了义重于生和死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量。读的时候,要读出强烈的谴责语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者先从正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我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接着,作者又从反面申诉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甚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人来说,是多么不能容忍的事啊,这是作者从道理上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义”字本身就是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是面临生死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用事实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斗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对于“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的观点,从“乡”与“今”不同做法的对比中,说明不辩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见利忘义。义和万钟哪一个重要?义和利哪一个更重要?课文用铁一般的事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证了义重于生和死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量。读的时候,要读出强烈的谴责语气。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