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禅里的教育读后感汇总(22)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
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传统教育思路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有三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可以称之为“程咬金的三斧子”。
第一种,动之以情,即所谓就是“爱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爱生,强调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强调寻找学生的所谓“闪光点”。如果教师的教育以“动之以情”基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诉诸文学手段,爱讲故事,喜欢煽情,而他们的形象,就比较像校园里的妈妈,或者鼓动家,或者节目主持人,或者演员。
这种教育思路有时是有效的,有时是无效的。然而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此种教育思路对什么样的学生有效,对什么样的学生无效。而且因为“爱”是一个好听的流行词,人们不忍心说它的坏话,于是就出现了对“爱”的无节制的歌颂,甚至迷信。就好像在“文革”中,只要你讴歌工人贫下中农,那就一路畅通,唱的调子越高,证明你觉悟越高。如今教育界也有类似的流行病,好像哪位老师“爱生”的调子唱得越高,就证明他越有师德似的。其实这不一定。铁的事实是,有些孩子靠“爱”是无法解决他的问题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侧重爱的教育,只对那些情感缺失、情感饥渴的学生教育效果明显,而这种学生并不多。于是你就明白很多老师瞄准了某个学生爱呀爱呀,终于不见效果,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学生并不缺少爱,因此“加爱”无法解决问题。这和种庄稼道理一样,如果土壤并不干旱,你还要浇水,那绝不会增产,弄不好还会把庄稼淹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