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户回头读后感集锦(142)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为什么稀缺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产生那么大的作用:
1、根据稀缺对一个东西的价值判断,大部分时候是准确的。
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选择的自由也会越来越少,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3、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面对稀缺压力产生恰当的警觉还算容易,但是根据警觉采取行动就难多了。面对稀缺竞争的环境,我们本能是血脉喷张,目光短浅,情绪激昂,这严重阻碍我们的思考能力,冲动一旦冒出,我们的知性,理性一面就会后退。在产生警觉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及时思考我们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如果这个东西不稀缺,我们是否当下也必须得到呢?我们需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掉入情绪反应的陷阱中。
到这里,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探讨的六个观点基本提炼出来了,其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运用这些原理,只不过我们没有专业的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充分证明了一点,知识是来源与生活经验,你说不出来,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后续有看完其他书会继续总结的,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产品之火”,后续会更新更多内容,期待我们一起成长。
第30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教授,沉浸于顺从心理学研究三十余年,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揭示了蕴涵在顺从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影响力》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或实验向我们证明了那些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根本不会意识到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坦诚地讲,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书中大部分章节我是采用“听书”的方式。出于教师的秉性,听书的过程中总想“急功近利”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001.审视教育的“无力感”在《影响力》的第三章——承诺和一致中有一个案例: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至四年级的小男孩不玩诱人的机器人玩具。当他用“惩罚”威胁和“执法”约束孩子的时候,22个男孩只有1个男孩摸过玩具;6周后,当他不在的时候,他的威胁就失去了效果,77%的男孩选择玩机器人玩具。在第二次试验中,他只是对孩子说当他暂时离开房间时不要玩这个玩具,因为玩这个玩具是不对的,并没有威胁孩子。6个星期之后,2/3的孩子没有玩这个玩具。
1、根据稀缺对一个东西的价值判断,大部分时候是准确的。
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选择的自由也会越来越少,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3、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面对稀缺压力产生恰当的警觉还算容易,但是根据警觉采取行动就难多了。面对稀缺竞争的环境,我们本能是血脉喷张,目光短浅,情绪激昂,这严重阻碍我们的思考能力,冲动一旦冒出,我们的知性,理性一面就会后退。在产生警觉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及时思考我们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如果这个东西不稀缺,我们是否当下也必须得到呢?我们需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掉入情绪反应的陷阱中。
到这里,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探讨的六个观点基本提炼出来了,其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运用这些原理,只不过我们没有专业的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充分证明了一点,知识是来源与生活经验,你说不出来,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后续有看完其他书会继续总结的,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产品之火”,后续会更新更多内容,期待我们一起成长。
第30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教授,沉浸于顺从心理学研究三十余年,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揭示了蕴涵在顺从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影响力》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或实验向我们证明了那些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根本不会意识到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坦诚地讲,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书中大部分章节我是采用“听书”的方式。出于教师的秉性,听书的过程中总想“急功近利”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001.审视教育的“无力感”在《影响力》的第三章——承诺和一致中有一个案例: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至四年级的小男孩不玩诱人的机器人玩具。当他用“惩罚”威胁和“执法”约束孩子的时候,22个男孩只有1个男孩摸过玩具;6周后,当他不在的时候,他的威胁就失去了效果,77%的男孩选择玩机器人玩具。在第二次试验中,他只是对孩子说当他暂时离开房间时不要玩这个玩具,因为玩这个玩具是不对的,并没有威胁孩子。6个星期之后,2/3的孩子没有玩这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