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万寿寺读后感集合(2)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万寿寺》中的王二失去了记忆,迫切寻找着曾经的自己,爆发出一系列本我,真我与现我之间的思想对抗。倘若细细品来,会发现简单的文字中蕴涵着思想者奔腾不息的精神世界,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思维的乐趣。
穿梭在眼前的万寿寺与纸下的长安街之间,一种类似庄公梦蝶的感觉油然而生。或是我过于执拗,或是文章中多变的角色让我困惑,我异常渴求一个结果,王二是谁?
当我执拗于追寻王二的身份时,逐渐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自己有没有跳脱出来看问题。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追寻现实身份的过程,而是王二寻找本我的过程,是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从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再回头一看,其实王小波开篇就给了我们答案,“我既可以生活在这里,也可以生活在别处;可以生活在这座水泥城里,走在水泥大道上,呼吸着尘雾;也可以生活在一座石头城市里,走在一条龟背似得石头大街上,呼吸着路边的紫丁香。”这时我才毛骨悚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思想一直囚于现实的`围城。
寻找记忆的人能够关注到常人无法观察的细节,或许失去记忆的不安会让人痛苦,但与此同时获得的却是一双全新的观察世界的眼睛。而王二,选择用这双眼睛来审视自己。“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可以是任何人。我又可以拒绝任一时间,任一地点,拒绝任何一人。”原来寻找自我的过程,本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不断变换,探求出自我不同身份的最佳配方。终究是记忆与现实组成了现我,而现我却并非真我,寻找记忆的过程就是触摸真我的过程,而寻找记忆的结果却让我远离了真我。这似乎是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躁动的思想是不会允许这种困境存在的,它一直在兹啦兹啦的响。正如我所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竟如同一潭死水,不知何时丢掉了思维的乐趣。竟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我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