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陶渊明酬丁柴桑读后感精选(4)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5)“匪惟”二句:匪:同“非”。匪惟:不只是,不仅仅。谐:和谐,融洽。由:原由,缘故。西汉司马迁《史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6)“载言”二句:载:且,又。写:倾诉,宣泄,抒发。春秋《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西晋陆云《失题》:“何以含忍,寄之此诗;何以写思,记之斯辞。”
(7)“放欢”二句:放欢:放开胸怀,尽情欢畅。此二句说,一见就尽情欢畅痛饮,醉方休。此为陶渊明待挚友的常态。其诗《与殷晋安别》:“一遇尽殷勤。”
(8)“实欣”句:心期:①1. 两心契合,心中相许,知心。②深交。南朝梁代任

陶渊明与丁柴桑彼此一见如故。不是因为对丁柴桑这个父母官另有所求,而是丁柴桑“秉直司聪,于惠百里”的善德,以及“餐胜如归,矜善若始”的开明,赢得了渊明的敬重。另一方面,说明渊明也同样有丁柴桑的善德和开明,才能“方从我游”便以“心期”。
向往开明,崇尚善德是渊明的秉性所在。
有客丁柴桑远来居于我的故里。他秉持正义,处事聪明,为惠于全县;他善于吸取好的治理之道,珍惜自己的善德,久而不怠,一如开始。
我和他不仅感情投合,而且屡有良缘得以相处。驾起轻车快驰骋,姑且消除心中愁。一见情洽,痛饮尽欢,既醉便休。彼此方始交游,即以心相许,确实是一大快事。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下面是《陶渊明集》中的四言诗《酬丁柴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说明]
柴桑县是陶渊明的家乡,柴桑县令刘程之于元兴二年(403)弃官归隐,接替他的便是诗题中姓丁的县令。由此可以推知此诗约作于义熙元年(405)前后,陶渊明约四十一岁左右。
这首诗分为两章,首章颂扬丁柴桑的贤良美德,其中也寄寓了诗人的殷切期望;次章写他们在一起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的喜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