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感应观后感精选(9)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时雨霶流
僧道英。姓陈氏。蒲县人。年十八。亲为之娶。五载同居。誓不相触。后从并县炬法师听华严经。便落发。入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属亢旱。讲华严经以祈甘泽。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时来听讲。英异而问之。乃知海神。因曰。今为檀越请下微雨。翁勅二童。童即从窗孔中出。须臾大雨霶霈。远近咸赖焉。
华藏受生
隋。灵干。狄道人。依衍法师出家。十八能讲华严。常依经作华藏观。及弥勒天宫观。至疾革。目上视。若有所见。僧童真问之。答曰。尚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而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愿也。言已气尽。须臾复苏。真又问今何所见。答曰。见大水徧满。华如车轮而坐其上。吾愿足矣。
神授华音
宋。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探匣取经。即得华严。后谯王请讲。以未通华言。因礼忏。虔请观音。以祈冥应。遂梦神人执剑。持一人首而为易之。豁然便觉。备悟华言。遂讲大经累数十徧。
天宫请讲
魏。勒那摩提。中天竺人。博文赡学。明悟禅理。初至洛阳。译十地论。帝每令讲华严。精义颕发。尝处高座。忽有持笏执柬者。形如尊官。云天帝来请法师讲华严经。都讲维那。咸亦须之。讲席众僧。一时同见。师煕怡微笑。告众辞诀。卒于法座。其都讲等同时入灭。
洪水断流
杜顺和尚。姓杜氏。讳法顺。京兆杜陵人也。以华严为业。尝居山。将种葵。地多虫蚁。师乃巡疆定封。虫俱外徙。三原县民。从生聋哑。师乃召之与语。应言即愈。因诣南山。值横渠涨溢。止之断流。徐步而过。将终之日。普会有缘。声色不渝。言终而逝。灵应非一。别传云是文殊化身。
神光屡现
唐。法藏。字贤首。母梦异光而孕。后遇俨法师于云花寺讲华严经。师乃往诣。中夜见有神光来烛庭宇。师叹曰。当有异人发弘大教。及明。遇俨和尚。自是服膺。深入无尽。又后于云花寺开讲。有光明现从口出。须臾成葢。众所知见。
僧道英。姓陈氏。蒲县人。年十八。亲为之娶。五载同居。誓不相触。后从并县炬法师听华严经。便落发。入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属亢旱。讲华严经以祈甘泽。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时来听讲。英异而问之。乃知海神。因曰。今为檀越请下微雨。翁勅二童。童即从窗孔中出。须臾大雨霶霈。远近咸赖焉。
华藏受生
隋。灵干。狄道人。依衍法师出家。十八能讲华严。常依经作华藏观。及弥勒天宫观。至疾革。目上视。若有所见。僧童真问之。答曰。尚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而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愿也。言已气尽。须臾复苏。真又问今何所见。答曰。见大水徧满。华如车轮而坐其上。吾愿足矣。
神授华音
宋。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探匣取经。即得华严。后谯王请讲。以未通华言。因礼忏。虔请观音。以祈冥应。遂梦神人执剑。持一人首而为易之。豁然便觉。备悟华言。遂讲大经累数十徧。
天宫请讲
魏。勒那摩提。中天竺人。博文赡学。明悟禅理。初至洛阳。译十地论。帝每令讲华严。精义颕发。尝处高座。忽有持笏执柬者。形如尊官。云天帝来请法师讲华严经。都讲维那。咸亦须之。讲席众僧。一时同见。师煕怡微笑。告众辞诀。卒于法座。其都讲等同时入灭。
洪水断流
杜顺和尚。姓杜氏。讳法顺。京兆杜陵人也。以华严为业。尝居山。将种葵。地多虫蚁。师乃巡疆定封。虫俱外徙。三原县民。从生聋哑。师乃召之与语。应言即愈。因诣南山。值横渠涨溢。止之断流。徐步而过。将终之日。普会有缘。声色不渝。言终而逝。灵应非一。别传云是文殊化身。
神光屡现
唐。法藏。字贤首。母梦异光而孕。后遇俨法师于云花寺讲华严经。师乃往诣。中夜见有神光来烛庭宇。师叹曰。当有异人发弘大教。及明。遇俨和尚。自是服膺。深入无尽。又后于云花寺开讲。有光明现从口出。须臾成葢。众所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