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创造中国第五集空海观后感汇总(3)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以《饮酒》其五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面讲了只要处心自然,不管处身何地都不会受俗世尘嚣的烦扰的"道理,后面是“心远”之后,真朴自然的生活与人生真谛的发现。《古学千金谱》言,“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世说新语·文学》第七十六,“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郭璞的诗在对自然景象的白描中,寄寓了万物有变、世事无常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慨,景、情、理圆融无分,所以阮孚有“神超形越”之感。这样的诗,虽言理,但也注意到形象性,能充分体现诗歌的特点,充满了理趣。

创造中国第五集空海观后感汇总96条


所谓理趣,是指诗歌在抒情写景中,以意境、象征或情思体验等方式而不是以理念的方式呈现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智慧。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作过诠释,“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无恨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
充满理趣的诗,早于《诗经》就已有之,“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雅·十月之交》)就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之理。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大诗人,都留下许多充满理趣的诗作。在古典诗歌史上,理趣诗别具一格。
理趣诗,不仅是哲理和诗情的统一,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一面是抽象的哲思,一面是具体的形象,诗人是如何化对立为统一的呢?
一、寄理趣于意象之中。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哲思融入到物象上,就创造出深蕴理趣的意象来。如陶渊明创造的“鸟”的意象,就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探求。“羁鸟”对“旧林”的眷思,映照出诗人对田园的追求,欢鸟则充分体现出了诗人顺心遂志的喜悦,“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四言《归鸟》,集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归鸟重回田园山林,无虑无忧、自在自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尚,对真朴之理的找寻、了悟与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