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观后感合集(10)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D.相比传统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自然融合,重视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修复,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开发影响。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观后感合集96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内涝等诸多城市问题,这说明了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B.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复杂多样,遭遇极端降水事件时,硬地面积大、地下空间开发过度、位于河流下游的城市内涝暴发的风险极大。
C.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也就是在尽可能地维持原有的水文环境,从而不改变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
D.海绵城市循环利用雨水资源,重视城市生态空间的作用,这种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融合的做法正是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
6.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对治理城市内涝的作用。(6分)
试题答案:
4.答案:B。
材料二中指出:“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是催化了“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这种极端降水事件,但没有说这就是“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原因。
5.答案:C。
材料一提到“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被淹没的马路实际上是被当作了原始的行洪通道,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则被打乱”,而材料三提到海绵城市“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还会“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可见并非“不改变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
6.①海绵城市注重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增加水域面积等手段可以降低建筑群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减少极端降雨事件。
②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保护、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降低对原有的水文环境的改变,还适当地增加水域面积,能够使雨水“水走故道”,尽快被自然生态环境吸收、蓄积。
猜你喜欢